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深度报道>列表

贫困县那些奢华事

     对于各地贫困县大兴土木的奢华成因,用“拍脑袋”决策来看待已不能解释明白。“奢华”决策背后,需穿越层层审批“防火墙”,而操作中GDP政绩标准、政府征地、预算外土地出让金游离、官员腐败等现象“家常”交错,让事实愈发雾里看花。

其实,回到政府动机及决策程序层面上看,地方政府有责,然非其一家之责

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万元的国家级贫困县,竟酝酿举债60亿元来建造新城,经过十年努力,终究成为南柯一梦。

事实上,贫困县诸如兴建豪华办公楼、豪华别墅等奢华行为早就进入公众视野,而本次被曝光的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县60亿元造新城事件,则再一次引起社会关注。

在中央严令禁止建造豪华楼堂馆所和形象工程的情况下,缘何还有这么多的贫困县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贫困县奢华”事事件?

案拍奇惊

新城变鸟巢 贫困县陨落的60亿元造城梦

政府花3亿元给鸟盖片楼———这种说法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曾被传于街头巷尾,随着最近诸多造访者慕名寻找“烂尾城”,群众戏谑之言尤胜以往。

这些被称为当地“鸟巢”的建筑群,原本是清水河县诸多行政机关的新家,坐落于距老县城26公里外的山坡上。10年前,清水河县政府意欲在此投资61亿元,兴建新区,迁址县城。

颇具意味的是,清水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时的财力年仅3000万元。

正是在相差如此悬殊的财力主导下,新城兴建6年后集体烂尾,各种成型、半成型的建筑荒芜在原地,成了名副其实的鸟巢。

新城变鸟巢

鸟粪满地 人迹罕至

在清水河县宏河镇所在地西北方的山坡上,一片高矮不一的大楼被闲置在此。

5月7日,《法治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散落在宽阔的道路两旁的大楼中,有9座已成型,还有8座未建成,呈“裸露”状态。远远看去,占地6000多平方米、已竣工的清水河县新党政办公楼在楼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但到了跟前,记者发现,该办公楼大门紧闭,门上的一把铁锁已经锈迹斑斑。

沿着台阶来到办公楼的前厅,透过紧闭的玻璃门,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厅内依然挂着的一条横幅,写着“祝贺清水河县党政办公大楼竣工验收”,一个硕大的国徽靠在厅内墙边,满是灰尘。

在该办公楼的东面矗立着一个只有框架的楼房,施工用的绿色防护网还条条缕缕地搭在楼周围。由于四面透风,楼内住满了鸟类,一层的开放室内还堆放着施工单位的外加剂,这曾一度被媒体误读为“农民的饲料”。

大半天的时间里,新城中间的大路上鲜有路人经过。除了几位看守楼房的老人外,整个新城几乎见不到其他人。

这就是清水河自2002年开始实际运作新城区项目。据项目知情人士提供的项目投资估算表显示,新区整体建设工程计划总投入约为61亿元。

清水河县王桂窑乡西圐圙兔的郝姓老人,受施工单位委托,已在新县党政办公楼看守了两年半,而柴姓老人则在斜对面的新县教育局办公楼已看守了7年,两位老人月薪600元左右,职责是看护大楼内的物品。据他们回忆,大楼陆续在2002年开工建设,2005年左右突然停工,“原因可能是政府没钱了”。

就在老人们记忆中停工的2005年7月,内蒙古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十二项目部承接了清水河县新城“清水河县宾馆和部分政府大楼”的施工项目,其负责人周江林回忆,两个项目的工程预算为5000多万元,干到2006年,“由于政府不能按合同约定给付阶段工程款,也没人催我们干,考虑到再干下去,我们垫付的资金就会越多,于是就停了”。

此时,县宾馆的主体已经完工,尚缺装修,而另一座政府办公楼则刚刚起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