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国土资源>列表

长治招商风暴:百姓眼里的"圈地盛筵"

长治“雷人”招商方式引质疑 外来企业亏损政府赔偿

  标示“凡是外地车辆进入长治发生违章,只纠错,不罚款。”的告示牌。对面为长治县科工贸工业园区。记者 王梦婕摄

  如果不是3月初的那场舆论风暴,这座叫长治的山西省东南部地级市,还在以一种备受争议的方式“闷声发大财”。

  这个方式就是“疯狂”招商。

  “外地车辆进入长治市发生轻度违章,只纠错,不罚款。”“外地客商来长治投资,由于当地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因素造成亏损,一律由当地政府包赔。”“领导干部1/3时间外出招商、1/3时间下基层、1/3时间在机关处理公务。”“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每人每年至少引进1个亿元项目,否则通报批评、约谈乃至召退回。”……

  2011年7月出台的这些“雷人”招商引资政策,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将长治淹没。

  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在这座风暴中心的小城看到,尽管已被舆论“冲刷”过一轮,大部分官员对上述招商举措仍然信心满满,认为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到2016年,长治的经济总量就能超过太原”。但在当地一些百姓眼里,一年引资接近4275亿、GDP增幅15%等漂亮的成绩单掩盖的,不过是一场政府与投资商合谋的“圈地盛筵”。

  “抓得住耗子的好猫”

  长治正在进行一场经济“突围”。

  长治,下辖3区1市10县,人口300多万,国内生产总值在山西11个地区中多年来一直徘徊在第五六位。按照2011年1月上任的市委书记田喜荣的目标,2011年长治的各项经济、社会指标,要在全山西省“争三保六”,而招商引资被当作了实现该目标的“第一要务”。按照这位一把手的要求,长治每个县一年的招商项目不得少于15个;县委书记、县长每人每年要引进1个亿元以上项目;每个县的15个项目,要有70%的落地率。

  备受争议的七条招商新规,正是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展开的“六七八战略”的一部分。

  在长治市招商局副局长王建强看来,“一些批评的声音,对‘新规’是断章取义了。”他指着这一全称为《长治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的文件,一一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道,“这些规定,不是拍脑瓜想出来的,都是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很多人批评‘不罚外地车’是在纵容‘特等公民’,其实规定里明确限定:不罚款,仅限于‘轻度违章’的情况。”他举例告诉记者,“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在山西开车,超速50%时,要被罚款1千元。而在一些村庄的大宽马路上,限速是40公里/小时,流量少的时候很容易开到60公里/小时,不知道的就挨罚。”

  “本地人跟交警说说,还可能被放一码,外地人就可能被‘欺生’。外地人来长治旅游、投资,若罚单接了一堆,谁还会来?”王建强反问。新规实施后,他亲自听来自晋城的不少投资商讲,一看到长治交通要道入口处的告示牌,“心情就舒畅”。

  “再比如,大家都在骂‘政府无权拿纳税人的钱包赔企业的损失’,其实规定还有后半句:由于投资方产品质量、技术、经营、管理等原因造成的亏损,由投资方自己承担。”王建强向记者透露,这一非议最大的条款,“不中听、特中用”,相当于让一些乡镇政府戴上了“紧箍咒”:让他们在以一些“土政策”刁难投资商时,能有所忌惮。

  “企业自己的亏损,它也知道不能怪政府。至今,还没有一个企业申请让我们赔亏损的。”他透露。

  “还有人质疑,规定是在‘歧视本地人’,其实规定第5条明确写了:‘外地投资者能享受的优惠政策,本地投资者也能享受。"在王建强看来,七条新规听起来挺“雷人”,但逻辑再正常不过:用该市委副秘书长李建平的话说,此举不过是要给投资者“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放心大胆地干。“在赚钱的同时,也为长治的发展作贡献。”

  “其实这些招商政策,外地也在搞,有的比长治早。只是我们把精髓提炼了出来,落在了纸面上。”王建强没想到,“突围”会遭到那么多非议,“就是现在我也得说,这些规定,适合我们的发展土壤。”

  “在打造投资软环境上,这可真是一只‘抓得住耗子的好猫’!”王建强副局长这样向记者表示。

  胡萝卜加大棒”

  而几名当地官员则私下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更厉害的招商术是“六七八战略”中的“六”重点项目观摩检查、督查通报、“三个三分之一”、干部下乡驻村、考核奖惩和干部召回退回这6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