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严换生存,缺少人文关怀
据《郑州晚报》报道,日前,河南省11个部门联合下发《河南省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规定被认定为城市低收入的家庭,必须按年度向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如实申报家庭人口、收入以及财产的变动情况,如果申请低收入核定的家庭隐瞒收入和财产,骗取城市低收入家庭待遇的,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取消核定证明,并记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有关部门建立的诚信体系。
一些网友指责,河南此举侵犯了穷人的尊严,背离了低保制度的本质。
网友杨光志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撰文写道:“低收入者为换取基本生存保障而晒家底,这不难操作,而以纳入诚信体系这一大棒相威胁,其效果也必然绝佳,穷人所付出的,不过是一些揭自身伤疤的痛楚、一些不配有尊严的脸面上的羞辱与掏空口袋举起手来自证清白的无奈而已。哪怕再不情愿,也抗不过要活命的底线。”
凤凰博报博主朱四倍指出,让低保家庭实行家庭财产申报制是对低保制度性质的严重背弃。他表示,低保制度是一种公共产品,并不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实施社会救济应当以救济对象为中心,一切救济行为都应当以尊重其权利、人格和尊严为前提,以满足其需要和促进其发展为目的。可以说,它首先应该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不管是制度化的社会保障还是非制度化的社会保障,都应该体现人文关怀精神。那么,让低保者享受“标签生活”,进行强制的财产申报,能说是人文关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