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热点关注>列表

关注民生网:摄影记者因公殉职好惨 《鑫报》拒绝赔偿原是假新闻

       日前,由西祠胡同,网易、天涯、南方网、中国编辑记者网等网站热炒的新闻《摄影记者因公殉职好惨 《鑫报》拒绝赔偿》近日经过证实原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据悉网上诋毁鑫报的人是韩涛,现在任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原《鑫报》记者;

南都记者韩涛恶意攻击原老东家

  《广东传媒江湖》

  韩涛,不要将老东家骂的太狠

  韩涛,身为甘肃兰州人,1976年出生,2005年曾在《鑫报》的“鑫报周刊”任摄影记者,6-7个月后无故辞职。现供职于《南方都市报》摄影部记者。

  2009年7月6日,本报摄影记者陈海因公殉职,韩涛与7月8日在其博客转载了内容为“鑫报领导拒绝承认导致陈海死亡的赔偿”等消息,并文章题目为《摄影记者因公殉职好惨 <鑫报>拒绝赔偿》的虚假新闻和捏造的事实让人不齿。

  从陈海遇难到你发表这篇假新闻的时间过去一段时间了,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看你的做法,我们身为一个曾经的同事而唤起你的良心,韩涛先生,我们不知道你转发此贴的目的,但是你身为原鑫报的记者,你是怎样想像和推理出鑫报是个“万恶的报社”呢?你知道在陈海殉职的时间内鑫报人在做什么?这是鑫报人最不愿意回忆的悲情时刻,但为了让你知道真相,我们不得不强忍悲痛再次进入回忆中:

  7月6日凌晨3时43分陈海离世后,本报的一位副总编和几个只有30多岁的编辑、记者为陈海擦洗身体并穿好衣服,他们只有30多岁,他们战胜了恐惧。4时20分左右本报领导赶到医院,在医院的门口紧急商量后事处理并派车到定西去接陈海的父母亲,6日上午9时和10时左右,本报领导分别到兰州三洲佳润看望陈海的父亲并当场表示:陈海是在采访中因公殉职的,鑫报一定会尽全力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和补偿事宜。期间省委宣传部新闻处范处长和甘肃日报子报办分别打电话询问情况,肯定鑫报因公殉职的决定和补偿事宜的初步打算,并要求宣传好陈海的事迹。6日上午,鑫报分别成立了家属安抚组、搭建灵堂组、善后工作组和写作组分头工作,全报社的员工都默默地投入工作。为了写好怀念陈海的纪念文章,加之感情悲伤的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写出5000字的稿子,于是决定推迟一天发稿,在这36个小时中鑫报同仁在为失去的兄弟忙碌着。你知道吗,一天一夜,几易其稿,数人修改,经过充分地准备,这篇题为《我们的兄弟陈海》的纪念文章于7月8日早晨刊发于本报的版面上,并且在封面版上刊发了陈海离世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我们的兄弟陈海》标题以手写处理,那是饱蘸泪水和真情写出来的,文章言真意切,陈海与我们一起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陈海在鑫报中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对新闻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句句含情,字字有泪,描写了一个摄影记者真实的一面,集中表达了对我们兄弟离世的悲痛和缅怀之情。我们的编辑、美编、校对在处理这个版面的时候,忍不住失声痛哭,眼泪横飞,美编三易其人才完成了这篇文章的编排。

  新华网甘肃频道当日也予以全文转载,这篇满含感情的文章通过报纸、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出去了。当天报纸送到人们的手中,人们无不噙泪阅读。在千里之外与陈海相识的人们致电时声音哽噎。很多人将这份报纸作为纪念品永久珍藏,那是他们怀念陈海最好的载体。

  这就是你在帖子中所指责的鑫报人在你编造谎言的时候所做的事。我们不理解——你对刚失去兄弟的我们指手画脚,言语尖刻,我们很难想像陈海离去,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鑫报人固执地认为,心理阳光的人,看别人也是阳光的;心理阴暗的人,看别人也是阴暗的。阴暗心理的人总是“以自之心,度别人之意,当他认为此事可以找出不补偿的理由时,他想像鑫报也会和他一样龌龊。”

  我不知道南都的用人机制是怎么样的,但是南都号称全国都市类媒体的第一大报、有着一腔热血为民仗义执言的报纸,竟然存在这样的的摄影记者,对原来的老东家任意谩骂,我觉得也不过如此而已。

  以下为韩涛博客地址:

  
http://capa001.blog.sohu.com/#tp_596248b792

  以下为鑫报社数字版版面地址:

  
http://www.xbnews.cn/html/2009-07/08/node_21.htm

  http://www.xbnews.cn/html/2009-07/08/node_22.htm

  http://www.xbnews.cn/html/2009-07/08/node_23.htm

  以下为鑫报在处理本报记者陈海事件的真相

  
http://www.xbnews.cn/html/2009-07/21/node_41.htm

#2  无标题 - 匿名 发表于 2009-7-29 14:27

致dy163hfy先生的公开信



  尊敬的dy163hfy先生:
  近来无恙?我们不认识你却要给你写这封信。2009年7月6日21:16,你最先通过网络在西祠胡同发布了我们的兄弟陈海遇难的消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陈海离世的悲痛与惋惜。我们感激你。
  第二天即7月7日15:19同样是你将此事以新闻调查的形式再次发了消息。这一次,你以行动为兰州和甘肃的新闻界制造了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从那一刻起,你的网名创造了点击率的新高。也是从那一刻起,你把一盆污水泼在鑫报同仁的身上,你让鑫报人蒙羞,也同样让甘肃新闻界蒙羞。在你的假新闻发了之后,在世界中文网上,鑫报被骂为没有人性,只有兽性的报纸,鑫报的员工被贬为“麻木的、冷漠的看客”,鑫报的决策层被称为“死一万次也不解恨的兽性领导”,广而概之,兰州新闻界和甘肃新闻界也被称为没有一个血性汉子站出来的一群懦夫。为了你简索方便,我们特意将转载你文章的各个网站列出来(见附表)。
  那么,dy163hfy先生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布了一条什么样的新闻呢?你在网上赫然写到鑫报对陈海的死:“否认因公外出拒绝赔偿”,此文一经发出就被数十家网站以“摄影记者因公殉职鑫报拒绝赔偿”的醒目标题在突出位置上刊出,于是鑫报被推到了道德的审判台上,成为千夫所指的谴责对象。在过去的10天里,鑫报以及它的同仁们成了万人唾骂的对象,截至今天只要输入你的dy163hfy网名,一连串指责鑫报的语言就会接踵而来。
  我们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制造这样一条假新闻?我们也搞不懂你制造这条假新闻的想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葬礼是神圣的,一般人都不会在别人家人遇难悲痛的时候落井下石,善良的人们总是在这种时刻去安抚遇难的家人,人最善良的一面在这个时候会得到体现,当然也有的人比如乡下,每到丧事时会有丐帮找上门去要吃要喝,逼得家人给他们点赏钱,才惺惺离去。
  谎言越大越容易相信是真的,你选择了鑫报人心如刀绞的时刻,又给他们捅了一刀子,你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的:“7月5日(你的原文写的就是这个日期),对兰州的新闻圈来说,是悲伤的一天,因为在甘肃《科技鑫报》任职的摄影记者陈海在当天凌晨2点赶赴一处火灾现场采访时遭遇电击身亡;同时,这也是兰州媒体圈耻辱的一天,《科技鑫报》领导拒绝承认导致陈海死亡的那次采访为因公外出,且拒绝赔偿”。从陈海遇难到你发表这篇假新闻的时间过去36小时,我们百思而不得其解,在这36个小时中,dy163hfy先生你在哪里?你是怎样想像和推理出鑫报要拒绝赔偿的呢?您知道在这36个小时中鑫报人在做什么?这是鑫报人最不愿意回忆的悲情时刻,但为了让你知道真相,我们不得不强忍悲痛再次进入回忆中:7月6日凌晨3时43分陈海离世后,本报的一位副总编和几个只有30多岁的编辑、记者为陈海擦洗身体并穿好衣服,他们只有30多岁,他们战胜了恐惧。4时20分左右本报领导赶到医院,在医院的门口紧急商量后事处理并派车到定西去接陈海的父母亲,6日上午9时和10时左右,本报领导分别到三洲佳润看望陈海的父亲并当场表示:陈海是在采访中因公殉职的,鑫报一定会尽全力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和补偿事宜。期间省委宣传部新闻处范处长和甘肃日报子报办分别打电话询问情况,肯定鑫报因公殉职的决定和补偿事宜的初步打算,并要求宣传好陈海的事迹。6日上午,鑫报分别成立了家属安抚组、搭建灵堂组、善后工作组和写作组分头工作,全报社的员工都默默地投入工作。为了写好怀念陈海的纪念文章,加之感情悲伤的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写出5000字的稿子,于是决定推迟一天发稿,在这36个小时中鑫报同仁在为失去的兄弟忙碌着,而你却不知躲在什么角落为鑫报编造了一条假新闻,你的假新闻在网上传开后鑫报人还蒙在鼓里。
  dy163hfy先生,你知道吗?陈海猝然离逝,人命关天,家人痛失亲人,我们痛失兄弟,悲痛的阴云完全笼罩着所有的人。为了能让世人了解陈海,也为了负责任地处理好我们兄弟的身后事,我们也不能急于将我们兄弟的离世草草地当作社会新闻去发布。当天上午10时许,我们就开始着手写关于陈海的纪念性文章,一天一夜,几易其稿,数人修改,经过充分地准备,这篇题为《我们的兄弟陈海》的纪念文章于7月8日早晨刊发于本报的版面上,并且在封面版上刊发了陈海离世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我们的兄弟陈海》标题以手写处理,那是饱蘸泪水和真情写出来的,文章言真意切,陈海与我们一起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陈海在鑫报中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对新闻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句句含情,字字有泪,描写了一个摄影记者真实的一面,集中表达了对我们兄弟离世的悲痛和缅怀之情。我们的编辑、美编、校对在处理这个版面的时候,忍不住失声痛哭,眼泪横飞,美编三易其人才完成了这篇文章的编排。新华网甘肃频道当日也予以全文转载,这篇满含感情的文章通过报纸、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出去了。当天报纸送到人们的手中,人们无不噙泪阅读。在千里之外与陈海相识的人们致电时声音哽噎。很多人将这份报纸作为纪念品永久珍藏,那是他们怀念陈海最好的载体。这就是你在帖子中所指责的鑫报人在你编造谎言的时候所做的事。我们不理解——你对刚失去兄弟的我们指手画脚,言语尖刻,我们很难想像陈海离去,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鑫报人固执地认为,心理阳光的人,看别人也是阳光的;心理阴暗的人,看别人也是阴暗的。阴暗心理的人总是“以自之心,度别人之意,当他认为此事可以找出不补偿的理由时,他想像鑫报也会和他一样龌龊。”
  (下转A16版)

  谎言制造者dy163hfy第一个帖子截图
  1、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b685244/d94039894.htm
  
  2、新浪论坛
  
http://s.bbs.sina.com.cn/pview-213-98207.html
  
  3、网易
  
http://club.163.com/viewArticleByWWW.m?boardId=citygs&amp;articleId=citygs_12253fbdd970805_0&boardOffset=0
  
  4、天涯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183/1/534449.shtml
  
  5、摄影吧
  
http://www.der8.cn/article/News/52/2009/2009070833141.shtml
  
  6、中国调查纪实网
  
http://www.zgdcjs.com/show.aspx?id=966&amp;cid=27
  
  7、南方网
  
http://bbs.southcn.com/thread-485496-1-1.html
  
  8、凤凰网
  
http://bbs.ifeng.com
  
  9、搜狗说吧
  
http://www.bbs.sogou.com
  
  10、百度搜索
  
www.baidu.com
  附表
  转载dy163hfy先生
  文章的部分网站

#3  无标题 - 匿名 发表于 2009-7-29 14:28

  2009年7月6日,一个让人悲恸的日子。
  我们最亲密的同事、朋友、兄弟陈海走了。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让人猝不及防。惊闻噩耗,人们都不相信自已的耳朵。但这是真的,千真万确的消息。顿时一张张面孔写满了悲痛,一双双泪眼表达着哀伤。透过浓浓的悲情,我们深切地怀念你——陈海。
  7月6日凌晨,接到青白石一家木器厂发生火灾的消息,你像往常一样穿好衣服拎起摄影包就向十几公里外的火灾现场冲去,这已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这个动作重复过多少次,你也许记不清了,你把它只当作是一次正常的夜间采访,就是这一次正常的采访你却再也没有回来,那个壮实、朴素、憨厚、乐观、诚实、勇敢的摄影记者陈海与我们永别了。在采访现场遭到电击,你重重地倒在了地上,再也没能起来,一个仅有37岁的年轻生命就此殒去。
  那一夜,得知你触电的消息后,鑫报的同仁——社长、总编、主任、记者从全城的四面八方赶到医院,刚刚下班的夜班编辑没有回家就来了,我们所有的人都祷告祈求上天保佑你平安,我们无数次地呼唤你的名字:“陈海,醒醒!”可你再也没有看同事们一眼,你静静地躺在急救室的床上,一动不动,急救室门口留下了一只沾满泥水的黑胶鞋上,还有你的体温。在场的人仰望天空,失声痛哭,你在瞬间化作星星融入到浩浩的星空中,我们不相信你的离去,那夜天很热很热,我们的心却很冷很冷,写到这里泪水和墨水一起流淌……直到现在我们仍不相信这个事实,我们仍能感觉到你就在我们周围。你的憨笑还萦绕在我们的耳边,你健壮的身影还飘忽在我们的眼前,你的热情还感染着我们……
  你出生于农村贫寒之家,历练于高原军营之中,奋战于新闻摄影一线,你执过羊鞭、握过钢枪、最终你扛起了相机,用你自己幽默的话说:“研究光与影的奥妙。”选择了新闻摄影这个职业你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了,农家的吃苦耐劳,军营的坚强执着都融入了记者这个职业当中。你是新闻界有名的拼命三郎,刚进入本社见习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你扛着一重重的摄影包,穿着一双军用胶鞋,靠着一双脚满城找新闻,不出几天你的脸庞就变得黝黑,一双胶鞋穿出洞你也没有舍得扔,在报社干勤杂的老韩最先注意到了这个新来的憨厚记者,后来同事们都知道了,同事们开始认真地打量关心这个貌不出众的新同事,面对同事们的打问,你总是憨憨地笑着说:“我从农村来,在青藏高原上当过兵,这点苦不算啥。”只要有新闻线索你便一马当先,从不耽搁,这时候你更像一个战士,相机成了你战斗的枪,滑坡、车祸、火灾乃至地震现场多了你忙碌的身影。腾、挪、仰、卧,在新闻现场你最活跃最投入,你把新闻现场当成了战场,不管事件大小,每一次到现场你都认认真真地对待,从不应付,每一次出现场你总能提供丰富的第一手的新闻图片。常出现场的司机徐正元说:“我出现场多了,从来没见过哪一个摄影记者像陈海一样趴天跪地拍照片。”你走了。一个把记者当事业、把新闻当生命的记者就这样走了,你走得出奇的安静,连一句话都没留下。
  你刚来报社的时候,晚上用针扎破脚上的一个个水泡,再用盐水擦拭,那是穿那双从农村带来的胶皮底的布鞋跑出来的。但是第二天你仍然精神抖擞地穿着那双鞋,背着硕大的摄影包出去了。老韩还知道,你在来报社应聘时身上仅有的700块钱和所有的学历证件在火车上被偷了,学历的事你还专门向报社写了情况说明,这个说明至今还保存在你的档案袋中,但丢钱的事你却只字未提。你底子薄基础差,你就用你的勤奋来弥补。没钱的时候你的稿子见报了,你才敢去吃饭,稿子不见报就忍着饿照样跑。和你同住的老韩心疼你,把一些剩饭菜带回去,你从不挑剔地一扫而空。为了跑新闻你专门回了一趟河南开封岳父家,将一辆破旧的老式摩托车通过火车托运到兰州,以它代步。同行们都笑称你是“摩的司机”,你也只是憨憨一笑说:“‘电驴子’比‘11路’快。”但由于摩托车没有牌照,无法在城市里跑,你只好把它运回定西老家。你又从“摩的司机”回到了“11路”。一条新闻的路还是硬被你跑出来了,几个月以后你的照片得到了认可,你也转正了,正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摄影记者,但你没有丝毫的懈怠。那时你的妻子还没有来兰州,你每天早晨自己做一顿饭吃饱就上路了,把中午饭省了,晚上有突发事件来不及做饭,叼一块大饼你又上路了。新闻线索往往成了你最好的晚餐。
  2005年10月10日-12日,你和一名文字记者走进亚洲第一特长山岭隧道——乌鞘岭隧道工程前沿进行了为期3天的采访。虽然事过近四年了,但同事谈到那次采访仍然唏嘘不已。由于时间和工程技术以及相关部门对宣传报道的相当低调等方方面面的原因,采访难度极大。其他媒体的摄影记者都束手无策,但是你却没有放弃,爬高摸低、跌打滚爬,时而俯拍,时而仰拍,时而卧倒,只要能拍到照片的手段你都用上了。你的敬业感动了施工方,也许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敬业的记者。他们先是准许你进入现场拍照,到后来他们请你拍照。你们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刊发了《走进亚洲第一特长山岭隧道》的系列报道,由于大量图片强烈的现场感,那组报道至今作为金版面还能在新华网上找到。你走了,但你的作品却留了下来,成了重大工程的见证和史料。你那让人叹服的敬业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2008年5月12日,让世界震惊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了,我省陇南地区灾情严重。5月13日还是你和同事带着一名见习记者悄悄上路了,编辑部给你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向灾区挺进,不管什么困难,发回灾区照片。总编辑的指令更是近乎“不近人情”:“不管过程,只管结果。”当晚你们的照片传回报社时,编辑部一片欢腾,大家嚷着为你们请功,“回来请你们吃羊羔肉。”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访,灾区余震不断,巨石阻路,缺吃少水,危机四伏,灾难不断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你和你的战友毅然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送行的队伍,没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要去那里,只是那里发生了地震,那里发生了新闻,那里的同胞在天灾中挣扎,那里最需要让世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第二天鑫报刊登了省内媒体中首幅堰塞湖照片(只是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在省内媒体中首次将陇南灾情告知了世人。茫茫大秦岭作证,滔滔嘉陵江作证。受地震影响,嘉陵江上游宝成铁路侧两处山体塌方,塌方体将一列带13节油罐车的火车塌埋导致燃烧,大的塌方体还将嘉陵江堵塞,塌方地段位于徽县嘉陵镇金站沟。公路已被封堵,车辆禁止通行,离事发地只有五公里的路程这时却变成了天堑。难道就这样放弃吗?没有!你和你的战友从当地老乡口中得知翻山越岭可达事发地,惯于爬山的当地人要用3个小时才能到达,最终在你的坚持下,谢绝了老乡们的好心劝说,你和战友们上路了。满山的荆棘和一人多高的灌木没能挡住一个职业新闻人的脚步,1个半小时你赶到了,拍下了那动人心魄的画面。完成拍摄后你才发现手上流血了,手上满是毛刺,才一根根地拔掉,同事为你拍下了当时的情景,留下了你在灾区为数不多的照片。灾情仍在继续,你和战友们也不断深入。在文县的一个牲口圈里,你蹲守了整整3个小时拍到了当地首个在废墟中挖出遇难者的搜救现场图片。拍好片子后从圈里爬出来,满身的牲畜粪便你浑然不觉。“平常有点大大咧咧,工作起来细致入微”。这是你的老战友对你的评价。那幅输血的橡胶手套的照片,铭刻在了多少人的心里,又让多少人感动落泪,那是你的新闻敏感和你工作时心细如发的结果。在通讯不畅的灾区中与战友分开采访时,你牵挂着所有人的安危,当见到他们平安归来时,你乐得咧着大嘴像一个孩子一样。交通不便,每次出去拍片,都是一次野外拉练。那是怎样的30个日日夜夜,在后方的我们无从感知,当你和战友凯旋,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一身迷彩服,黑红色的皮肤满是风尘,没变的依然是你那憨憨的笑,奇怪的是你胖了,后来才得知那是方便食品的副作用。你和你的战友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就在那天晚上你喝了庆功酒,你睡了一个踏实觉,结束了你所说的“在摇篮里的生活”。报社以你的照片为基础在甘肃办了首个“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大型专题新闻图片展,图片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你也首次由采访者当了一回受访者,兰州电视台为你做了一期访谈节目,你面对观众说:“我只是尽了一个记者的职责,让更多的人知道陇南的灾情。”
  你被甘肃省新闻摄影家协会评为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工作者,你的灾区摄影作品分别被甘肃省新闻摄影家协会评为二等奖,一串串的荣誉接踵而至,在报社的2008年年终总结表彰会上,作为优秀记者的你拿到了3000元的奖励,你用它添置了一个变焦镜头。经历了生死考验和鲜花荣誉的你一如既往,愈发勤奋地冲在新闻第一线。你走了,却留下了上千张灾区一线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大地震中的陇南灾区,让人们永远地铭记。
  “我和孩子是第二位的,相机才是他的第一位。”这是在你离去后哭得多次昏厥的爱妻对你的看法。你省吃俭用的钱除了孝敬双方父母、抚育一双儿女外,几乎所有的钱你都扔到你的相机中了,你是当过兵的,比一般人更理解一把好枪对一个战士意味着什么。因此你比其他人更舍得在相机上花钱。衣着破旧,你说:“我一个摄影记者穿那么好怎么工作。”饮食简单,你说:“吃饱就行。”你喜欢吃肉,你说:“一个月吃顿肉浑身是劲,一个月不吃肉精神就不好。”吃肉对很多人来说那是家常便饭,但对你来说却是奢侈品,虽然每个月只有那么一两次。你真的太容易满足了,真的。就在你离去的前几个小时,你难得陪妻子逛了一回商场,给妻子看中的鞋和给自己看中的衣服只是过了过眼瘾。在商场外给妻子买了一双160元的鞋,自己在地摊上花了几十块钱买了一双凉鞋和衣服。你说:“这辈子第一次穿凉鞋。”你想吃肉改善改善生活,体贴你的妻子说:“今天花了这么多钱,回家给你做面条吃。”回家吃了妻子做的面条,你摆弄着新买的衣服和鞋乐得像个孩子过年一样。你走得那么突然,这辈子最终你也没有穿上凉鞋。那顿肉没让你吃上,痛不欲生的妻子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前两天你准备把在乡下由父母照看的一双儿女接到城里来上学,孩子们来了,但不是你接来的,那是一对刚刚失去父亲不谙人世的子女来为你奔丧了。你走了,在他们正需要父爱呵护的时候走了。白发的父母从定西老家赶来,父亲双手做着摔碎珍贵物件的样子,老泪纵横。母亲呼天抢地放声痛哭,两个孩子恐惧地看着,他们还太小不能理解失去父亲意味着什么。与你相濡以沫的爱妻,眼泪哭干了,声音哭哑了,瘫坐在地上,撕心裂肺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海哥哥”。她是你们成婚这么多年来从没和你红过脸、拌过嘴,总是叮咛你按时吃饭、盼你归来的爱妻,你没有任何话要留给她吗?呜呼,悲哉!呜呼,惜哉!
  陇西路上洒满泪,兄弟,你今夜几时归?
  在你租住的小区,你的同事们为你搭起了让你灵魂暂时安栖的灵堂。你的家中还是你走时的模样,凹凸不平的地板、一对沙发、两张桌子、两个柜子、一个小电视、两张床,都是破的。唯一让人注意的是20多个捆在床头、颜色花花绿绿各种会场的采访证。悲情笼罩着整个小区,你的同行来了,你的战友来了,你的朋友来了,你的邻居来了,你的亲人来了!烟火缭绕着你的遗像,一副副挽联寄托着人们深切的哀思和怀念。泪水在人们的腮边凝滞,哽咽的话语在人们嘴边停顿。你走了,新闻界少了一员悍将;你走了,单位少了一个好员工;你走了,妻子失去了一个好丈夫;你走了,子女少了一个好父亲;你走了,双亲失去了一个好儿子;你走了,哥哥失去了一个好弟弟;你走了,朋友圈少了一个好朋友;你走了,领居中少了一个好邻居;你走了,我们失去了一个好同事;你走了,留给人们太多的伤痛;你走了,留给社会一幅幅佳作。
  我们的好兄弟陈海,你是鑫报的骄傲,你是甘肃新闻界的骄傲。英才早逝,苍天啊!
  兄弟,鑫报同仁为你敬献挽联一副:
  海中泣黄花,报界恸失一员悍将;
  陇右溢赤气,云境犹见万世贤郎。
  兄弟,你平凡而高尚的英灵与世长存,兄弟,一路走好!

  鑫报编辑部
  陈海同志生平
  
  陈海,中共党员。1972年6月1日生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石泉乡下坪村兵湾社。1980年9月-1991年11月在校接受教育,1991年11月-1995年11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第三支队服役。在此期间任报道组组员,二连报道组组长。1996年1月-1997年1月在北京内燃机集团供职。1997年2月-1997年8月在深圳宝安盛昶鞋业有限公司供职,任生产线主管助理。1997年8月-1999年12月在深圳青海机电厂任人事部主管。2000年1月-2004年4月在河南开封创建了龙君创意工作室,进入摄影行业。2004年4月23日到鑫报工作,2009年7月6日凌晨殉职于采访现场,终年37岁。
  陈海生前的部分获奖证书

责任编辑;中国关注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