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深度报道>列表

贫困县60亿建新城续:民众不吃喝需4年还清利息

贫困县60亿建新城续:民众不吃喝4年还清利息

这是清水河县王贵窑乡山坡上的烂尾楼(拼版照片,摄于4月12日)。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贫困县60亿建新城续:民众不吃喝4年还清利息

这是清水河县在王贵窑乡的山坡上建起的党政办公大楼(上图)和财政局办公大楼(下图,摄于4月12日)。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10年5月7日央视《新闻1+1》播出《城市,为谁而建?》,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城市本来是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但是今天我们的节目关注的两个地方,这句话却完全变了味,在这里生活因为建新城而变得有些糟糕。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内蒙古清水河县“烂尾城”画面

同期:

眼前有七八座已经建好的大楼,还有几座是建成一半的,还有刚打上地基的,这个地方还是很荒凉的。

有些大门已经紧锁了,只是露出一把锁。另外,我透过窗户往里面看到有鸽子的粪便。

解说:

县党政综合办公大楼、财政局、税务局还有法院,屹立在寒风中的这些建筑已经停工了三年,如今空无一人,一片死寂,已经成了烂尾楼。这几天,也正是因为这座烂尾城,内蒙古清水河县可以说是名声大躁。

韩宇(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副县长):

清水河县这个县城空间比较小,对于经济拉动各方面都有局限性,因此就决定搬迁这个县城。

解说:

计划投资60亿,面积5平方公里,耗时10年,清水河县的打算是重新规划建设一个新区。今天看来,对于这个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万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10年60亿的投资计划令人不得不佩服当时清水河县领导的魄力。看看当地大多数居民生活在这样破旧的窑洞,你很难想象,这个宏伟的新城计划究竟是怎么想出来的。

电话采访

张丽娜(新华社驻内蒙古分社记者):

当时主要是由于上级领导的一个点提,上级领导到这里来视察后,发现这里交通不便利,所以想迁到另外一个交通相对便利,地理位置相对平坦的印制,以便于经济的发展,是这样的一个初衷,可是就是现实条件不具备这个实力。

解说:

一边是破旧的拥挤窑洞,一边是建好却住不进去的大楼,这真是一个让人难受的画面。

记者:

咱们做县区新政府这个建设的时候,有没有在城区老百姓中间做一个调研?

刘海豹(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工业园区副主任):

调研过,人大也通过,当时清水河人说只要建成了是个好事,就是考虑到当地家底怕建不成。

解说:

上级领导的指示,地方领导的敢为天下先,使一个庞大的造城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大幕。没有人想万一失败怎么办,万一资金不到位怎么办。

在距离旧城区26公里的清水河边,前后历任多届政府,这个造城计划都没有停止。从建设投资估算表上看到,清水河县新区项目需要约61亿资金,其中仅利息支出一项就需要1.2亿元。就算清水河县人民不吃不喝,也需要4年才能还清利息。

刘海豹:

当时资金的想法是县里头自筹一部分,项目批下来以后呢,把小城镇建设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再加上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点资金。

解说:

美好的愿望、简单的决策,面对的却是残酷的现实。到2008年,由于财力实在贫困,小马拉不动大车,工程终遭搁浅。一栋栋好端端的大楼停工了、废弃了,有的还被用来存放饲料。到目前,工程款项仍然拖欠了4000多万,没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