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健康:楼市调控值得期待
楼市健康不仅事关经济运行,更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楼市调控,覆盖了供给、需求、持有、交易的各个环节,人们有理由对此次调控抱有更多期待。
一、此次调控放“地根”,控“银根”,将增加供应和抑制投机相结合,且“卡紧”了房企融资的各种通道,使房企承受压力空前,除加快开工、销售外别无他法。
二、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稳房价”和“住房保障”上升到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高度,表明了中央政府坚决遏止房价过快上涨的坚定决心。
三、今年保障性住房、政策性住房用地的计划供应量达到了此前三令五申的“70%”的比例,较大地提升了各方对住房保障工作的“正预期”。
一些专家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低迷,其实正是市场步入积极调整状态的信号。
人们看到,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拉动了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不过,在不断享受政策红利和市场回报的同时,房地产业吸收了大量本该流入实体经济的资本资源,其产品中的投资性属性也过快膨胀,价格在一轮轮的炒作中急剧推高。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表示,近几年房价的不正常波动,表面上看是一个发展尚不规范的行业、市场的“躁动”,实质在于地方政府利益和房地产业的高度关联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毋庸讳言,新一轮的楼市调控,更需要关注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期因素,而不是着眼于一时的房价回调。”房地产专家、上海城市经济学会高级经济师顾海波分析。
要撼动高房价,让房地产回归平稳健康的发展轨道,猛药固然重要,更要有一个成熟的房地产政策框架。顾海波说,要确保政策的制度化,让购房者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
要强化政策的执行力。董藩教授提出,政府切实承担民生责任,应在现有基础上织好“防护网”,从土地供应、开发建设等多环节推进中低价位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真正做到“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
既“堵”也“疏”。曾业松等专家认为,我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要将大量流动资本引导其中,不仅有利于楼市“退烧”,也有助于合理引导和科学利用社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