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深度报道>列表

河南省襄城高中“挑战”两大招生政策 择校生超出100%

河南省襄城高中“挑战”两大招生政策 择校生超出100% 
 

  “坚决禁止公办普通高中举办复读班。公办普通高中举办复读班挤占了普通高中学位,使部分初中学生丧失高中入学机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影响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2009年9月1日之后仍有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的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是8月11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的一个“关于严禁公办普通高中举办复读班”的一个紧急通知。从这个紧急通知中可以看出河南省教育厅对公办高中大肆举办复读班、从中牟取暴利的行为已经是痛下杀手了,突然的急刹车再次给习惯于潜规则运作的学校以沉重打击。

  如今“9月1日”的最后期限已过,那么,河南省是否还有个别学校继续或者变相举办复读班呢?在河南省襄城县襄城高中,记者还真的见到了数量不小的复读班。

  复读班:18个班异地“躲猫猫”

  10月17日,在襄城高中,记者没有发现一个复读班,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上级最近好像是有政策,不让办复读班了,我们学校的复读班都搬出去了,现在学校里没有一个复读班。”

  那么,报料人所说的襄城高中复读班都到哪里去呢?其中一名同学告诉记者说,复读班都搬迁到一个停办了的紫云高中内。

  几经辗转,记者来到当地人说称的紫云高中,这里并没有紫云高中的牌子。经人证实,一个名为“许昌理工学校运动场”的大门内就是他们所说的紫云高中,也就是襄城高中复读班的就读场所。

  中午时分,记者和几名复读生聊天时发现:这里共有18个复读班, 1500多人,这个场地据说是襄城高中以70万元的价钱从原来的紫云高中租用的。原来的紫云高中由于招不到学生,停办了,这给襄城高中规避复读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这里和襄城高中分别位于襄城县对称的两个角落,距离很远,极不容易被发现。

  其中一个复读班的女生说:“我高考的时候考了400分多一点,就回来复读了,交了5000元复读费,这里的收费一般都是5000元上下,成绩好的费用低些,不收钱的也有几个。这里的老师都是和我们一起从一高(襄城高中)搬过来的,什么都是一高的,就是条件没有一高好而已,我们学生开始很有意见,但是既然想复读,也没有其它办法,就这样再熬上一年吧。”

  有知情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襄城高中今年18个复读班的违规收费资金至少在500万以上。

  择校生:超编100%还在招生

  同时,记者在襄城高中还发现:该校今年一年级新生共招生了20个班,每班70——80人,现有学生1500多人,知情人说300分以上的只有交上一万多元钱择校费就可以到学校就读了。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09年新生的招生计划是700多人。按照这个计划招生数,襄城高中的择校生比例要超出招生计划的100%,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基教(2009)301文件对于择校生不能超过30%的这一政策上限,襄城高中约有500名择校生是违规招录的,按照每生5000——16000元不等的择校费标准,这项违规资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襄城高中:逾越红线是“迫不得已”

  那么,襄城高中为什么要逾越“禁止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和“择校生比例不能超过30%”这两条教育法规“红线”呢?

  2009年11月18日,在襄城县教体局办公室,襄城县高中付主任向记者证实: 在校外上课的18个复读班还存在,这事县教体局也知道,这么多学生也没有办法。

  政策解读:禁令当禁,没有余地

  早在2007年8月,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明确指出,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因此要求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2008年春节前后,河南省教育厅也出台“禁令”,要求全省公办学校均不得举办复读班。

  2008年8月1日,《河南日报》刊发了题为《复读班,禁令下的博弈》的报道,对河南省商丘市违背教育部禁令的现象进行曝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复读生和应届生每年都要展开一次失衡的博弈,但由于起跑线的不同,应届生往往落后于复读生,为了充分体现高考教育的公平竞争,教育部及时出台了禁办复读班的政策,这个政策极大保护了应届生的利益,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一些高中学校的既得利益。一位教育界人士指出:教育部门的禁令既然出台,就应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和震慑力,同时,也应对复读生的出路进行合理安排,加大对民办机构举办复读班的政策引导,提高民办教育复读班的质量,使复读生和应届生站在合理的起跑线上去竞争,这才公允。

  在政策和现实面前,河南省襄城高中的“复读班”和超编“择校生”该何去何从呢?这也许是襄城高中以及襄城县地方政府应该慎重权衡的问题,毕竟“政策”和“现实”之间有时候在短期内是难以取舍的,但是在国家政策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