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筑报-中华建筑网讯 广东省惠东县东80公里处,沟壑幽深、层峦叠嶂、山崖围合、云雾缭绕,偏远闭塞之处,就是客家山村——横坑村。
此前,因为地处偏颇,横坑村长期处于“世外桃源”与“穷乡僻壤”矛盾之中。
改革开放之初,横坑村非常穷苦,山高林密,偏僻闭塞,水田稀薄,百姓温饱都难以解决。
2016年以来,惠东县委县政府全力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通过“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包含精准贫困户在内的村民加入其中。目前,惠东县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由8000亩发展至3万多亩,从白盆珠、多祝、安墩扩展到高谭、宝口、马山、梁化,带动农户超过3000户,年总产值约3亿元,每年平均为农户增收超过3000元,全县茶农走上了一条小康致富之路。
现如今的横坑村,已成“茶海之乡”,面貌焕然一新,瀑布声远远传来,渐近渐响;山间溪水淙淙,鸟语花香;山腰山脚茶园交错,茶绿诱人;鸟瞰横坑全貌,屋舍相连,茶田层层,生活富足。
如果说横坑村是惠东县脱贫致富的缩影,那么赖秀云便是横坑村茶农中脱贫致富的一个代表。
赖秀云,70年代初她在这座小山村出生,在她幼时的记忆中,生计难以为继,贫穷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家家户户都有在菜园边、田埂山脚种植茶树的传统,摊青、杀青、炒清,全靠手工炒作,一年辛苦下来茶叶收成才几斤、十几斤,不过就这些他们平常都舍不得喝的茶叶,在80年代的时候一斤都可以卖到十几块钱,是当时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可以从海陆丰集市兑换油盐、粮食,但是依然难以改变小山村贫穷落后的囧状。
2013年的一天,从事了家具行业30多年的赖秀云,回到家乡横坑村,彼时,村里显得有些冷清,只剩下了10多户人家,大片耕地荒芜、茶园也长满了野草。这几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横坑村中的大部分村民已经走出大山,到附近的县市生活,横坑村显得有些破败,逐渐老去的横坑村,只留下同样老去的老人在坚守故园。
也在那几天,赖秀云重新认识了横坑茶,真正了解到横坑茶的历史。在明朝万历年间,赖氏先祖开始从梅县、五华一带迁居至横坑开荒居住,并带来了祖传的茶叶种植方式,从那时算起,白盆珠横坑茶已有400年历史。因横坑村所处的地理环境极利于茶叶生长,且茶叶品质相当优质,到了晚清时期,茶叶又随下南洋的华侨,作为家乡特产远渡重洋至东南亚地区,甚至还到达了美国。小小的茶叶成为了沟通海内外华人华侨感情的信物,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纽带,为传播中国的茶文化、提升商业贸易往来作出了贡献。
作为在“茶海之乡”成长起来的横坑人,也就从 2013年开始,赖秀云在自有茶园的基础上又承租山地种植茶叶,逐步将茶园面积扩展到500亩,克服了山林开垦、交通运输、茶虫、野生动物践踏等重重困难,慢慢地,原来只出现在爱茶之人茶台上的横坑茶,重新出现在惠州的街头巷尾,400多年历史的横坑茶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2015年11月,在广东省十大品牌宣传调研推广活动中,横坑茶以味甘、清香、耐泡地道等特点获得专家一致认可,被荣选为 “广东省茶叶十大品牌”。随着横坑茶本土品牌的崛起、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横坑茶园成了惠东当地颇具规模的典范茶园,赖秀云的茶园坚持人工采摘,精心选采一芽两叶,日常采摘的村民超过70名,每人每天收入超过200元,采下一叶嫩茶牙,便多了一份子收入,抽走了一份子穷根。横坑茶不仅解决了家门口就业问题、提高了收入,还焕发了村子的活力,村民回来了、村里热闹了,横坑茶能帮扶贫周边村落经济与就业,真正让村民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2016年以来,惠东县委县政府全力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制订了《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围绕抓好资产收益脱贫实现“村村有物业”、创新就业模式脱贫实现“户户有就业”、推动多渠道增收脱贫实现“人人有收入”等三项中心工作,成效明显。
2018年6月,赖秀云被推选为惠东县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对她来说,这是大家的鼓励,也是责任。自茶叶行业协会成立以来,协会多次开展有关茶树栽培、制茶技术、宣传推广等方面培训及座谈会,积极组织会员对外学习参观活动,通过参观、走访会员企业等形式,及时了解茶企需求,加强联动,提高会员对茶业发展思路方面的认识,不断帮助惠东茶走出惠东、走向全国。同时,通过“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包含精准贫困户在内的村民加入其中。
截至2020年6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19838人,脱贫率达96.46%,16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
今天的横坑村,瀑布轰鸣、溪水淙淙、鸟鸣处处,声声入耳;茶园绿意、鲜花满山、屋舍相连,憬然赴目。嫩绿的茶芽被采摘后制成甘甜香醇的茶品,客家故乡的山山水水早已融进了茶汤里,长进了茶魂里,这一抹绿,便是家乡的味道。
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壤,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在党的伟大领导下,客家人以辗转千里、一以贯之的坚毅果敢,以筚路蓝缕、不忘初心的勤劳质朴,不断走出山高沟深的山区,在时代浪潮中奋勇搏击,实现越来越小康的生活;又不断回到绿水青山的山区,带领更多的人奔赴小康,让越来越多人深深感触到,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王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