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焦点网谈>列表

副县长一句话九个字为何让人如此"胆战心惊"

巧家县副县长唐国彪。

11日,网友“毒眼老樊看天下”微博发布消息称,巧家县通乡油路工程长期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处理,农民工12月10日去县委反映情况。“副县长唐国彪竟笑称,‘随便你们上访,死了人事情就好办了’。”一农民工李发林一气之下在县委大院内“当着副县长的面拿出毒药敌敌畏一饮而尽”。

微博称,副县长唐国彪系通乡油路项目指挥长。微博后配有数张图片,图片显示,一名老人坐在地上掩面疑似哭泣,在他周围散落一摊水迹,水迹中有一红色瓶盖,瓶盖边一瓶子被人踩在脚底。老人正对面有一西装男子,手中挂着深色公文包,正与人交谈。还有一张图片显示该老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此消息一经发出便引起众网友关注。(云南网)

死了人事情就好办了”。听着这一句“狠的让人胆战、冷的让人心寒”的语言,竟然是出至一位老百姓的“父母官”口中,令人惊讶,使人愤慨。如果老百姓遇到的“父母官”都如此“蛇蝎心肠”,如果农民工遇到的都是如此“冷酷无情”,可以想象出,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演绎,每一个结果是否都将“骇人听闻”呢?无疑,这样的“诱导性”语言,对于处在“情绪激动”状态下的上访者,俨然就是一道逼人走向极端的“催命符”。

“农民工讨薪”本就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为它的主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最大的“劳动群体”,面对的是一个“情况复杂”的薪酬问题,对象可能是一个“变幻莫测”的资金支环节。尽管党和国家一直对此保持着持续的“高度重视”姿态,但却“酒债寻常行处有”,“农民工讨薪”事件从来就不缺乏“新闻信息”,各种各样的“故事”时有发生,从不间断,不同的只是“讨薪”过程的“爆炸性”和“新奇感”。而巧家县副县长的“绝招”,应该是最具“轰动效应”与“直接效果”的典型事件。

如果“实事求是”地讲,唐国彪副县长的死了人事情就好办了”,不能说他讲的不是一个“大实话”,的确,在许许多多的矛盾纠结中,死了人事情就好办了”也是一条不变的“现实规律”。不是吗,“人命关天”从来就“首屈一指”,“以死相拼”从来就“所向无敌”,“命案必破”从来就“重如泰山”。可见,唐国彪副县长的“死了人事情就好办了”,的确是一个“一招制敌”的“好办法”,大概也具有“屡试不爽”、“百战百胜”的功效。

可问题是“生命诚可贵”,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都死了,要钱何干”呢?作为一个人民政府的副县长,却“鼓励”老百姓去付出“生命代价”讨薪,信誉何在、官德何在、人性何在、良心何在?不知道在唐国彪副县长眼中,在众多“农民工”中,谁应该先去“舍弃生命”?谁的命“更不值钱”?谁的家庭“更容易”放下?谁对于亲人“更不需要”呢?显然,这个“冷酷无情”的副县长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把生命当儿戏”就是其意识的本质。

可能这个唐国彪副县长的确也有“难言之隐”,试图用“弄出人命”来解决农民工的“上访”问题,实在是“用心良苦”了。那么,作为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县政府的副县长,在“群众利益”面前,难道就不需要有“舍得一身剐”的精神吗?就不会去“为民请命”一回吗?假如,唐国彪副县长有一点“责任感”,有一份“爱农心”,有一丝“担当意识”,恐怕他不用付出“乌纱帽”的代价,就可帮助农民工“讨薪成功”吧,如果他能以死相拼”一回就更好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从唐国彪副县长的一句死了人事情就好办了”的话中,人们完全可以看出,他没有“为人民服务”的一片丹心,却有一颗“置身事外”的悠闲心;他没有“解民倒悬”的一片热心,却有一颗“横眉冷对”之冷酷的心;他没有“敢于担当”的一份责任心,却有一颗“草菅人命”的蛇蝎心。如此“副县长”,与时代背道而驰,与人民互不相融,与群众离心离德,与今朝格格不入。这样的副县长,即便不是一个“衣冠禽兽”之辈,也是一个“酒囊饭袋”之徒。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刚刚结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每一个领导干部都需要有一种换位思考的意识,都需要有设身处地的情思,都需要有沉着冷静的定力。一切从具体问题的实际出发,一切从党和政府的责任出发,一切从群众利益的大局出发,一切从依法行政的立场出发,采取确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有的放矢,分清是非,坚持原则,注重方法。达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工作目标和为官之道。切不可如唐国彪副县长一样“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从本质上看,“农民工讨薪难”,难在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的推诿扯皮“踢皮球”,难在一些执法部门的“乱作为”或者“不作为”,难在一些地方工程建设中“规范机制”的不健全,才让农民工群体上访事件“彼伏此起、层出不穷、五花八门、不亦乐乎”。从巧家县这个事件看来,也许对于农民工而言,“讨不上薪”这还不是“最倒霉”的事情,而真正“最倒霉”的事,恐怕是碰上“唐国彪副县长”。如果碰上了,那就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命”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