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焦点网谈>列表

老人倒了你得扶,然后才是怎么扶

     讨论这个问题前,不由得先脸红了。“老人倒了,你扶不扶?”这竟然是个问题!但这怎能成为问题呢?它不是本该只出现在咿呀学语的课堂,作为孩子价值启蒙和道德判断的开蒙问题吗?怎么现在俨然是成人世界里一个严肃得有些“正襟危坐”式的问题?

  这本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但它竟会问哑一大部分人。特别是那些自诩为每天接受大量即时资讯,每天在网站、微博、电视报章上,研判社会大势的白领精英一族。

  你若像个心直口快涉世未深的毛头小伙那样,张嘴就答:“该扶,必须扶!”那么周围一定会有出于世俗乃至市侩的善意的嘈杂之声来提醒——小伙子,别冲动。再仔细思量,好好权衡一番。搞不好你是下一个“扶人不成反被诬”,百口莫辩的“彭宇”。

  天津“许云鹤案”,目前真相仍扑朔迷离,双方各执一词。因监控录像等直接证据的缺失,导致“糊涂证据糊涂判”,纷争并未随司法进度而渐趋明朗;前不久南通则出现另一尴尬:一名司机扶起受伤老人被诬肇事者,幸好有监控录像方保住“清白”。这种“见风使舵”近乎投机的做法,确令人心寒。

  好心扶危济困反遭其噬的道德悲剧,会产生难料的恶性涟漪。于是,“武汉88岁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窒息身亡,离家不到100米”的新闻,就没能让人太过吃惊。类似案例,这些年一次次掀起舆论热潮,但一阵阵潮退之后,并未见道德路基被垫起多高。而上述几例,竟就是最近频密出现的。

  老人跌倒问题,扶老人的问题,于是成了一个不再搞笑的公共议题。而恰在此时,卫生部对外公布了一个《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处理。比如,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这是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后如何施救的一个技术规范。但,正因上述的“扶老人危机”,让媒体和舆论对这个技术指南进行了发散联想和过度解读。有些网站打出副标题“老人跌倒扶不扶要分情况”,这无意中会对舆论造成一种误导。

  本来这只是卫生系统的一个医疗专业方面的技术性指导,且主要针对老人因病跌倒后的专业施救。与此前那些交通事故或其他原因致老人摔倒,以及社会成员从道义层面的施援完全无涉。不能牵强地把这个技术指南往道义施援方面引导,卫生部门本无此义务。老人倒了,你扶不扶,卫生部门管不了,也不该它管。它的这个技术指南,只是教你如果你愿意扶,那么你该怎么扶,才能最科学地治病救人。

  老人倒了你扶不扶,这是一个道德命题;而怎么扶,则是一个技术问题。现在卫生部门出台的指南,正是一个技术性普及规范,有其积极意义。侧面,或也有匡扶正义,减缓道德颓势的间接疗效。从专业角度讲,卫生部门的做法,对化解“扶老人危机”也算仁至义尽了。

  可惜,就如反腐一样,反腐决心和信心,才是根本。而那些花样翻新的技术依赖症,只是舍本逐末的哗众之举。同样,“扶老人”的技术,也是细枝末节的问题,前提还是有没有扶危济困之心。老人倒了,首先你得扶;然后,才是怎么扶的问题。这当然也需要政府公权部门传递一种正向价值,让公共责任和司法导向,来化解民众扶老人的司法和道德风险,让人扶得没有后顾之忧。(李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