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发布《以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报告,指出:近些年来,我们实际上已经陷入“维稳的怪圈”——各级政府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维稳,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数量非但没减,反而不断增加,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恶性循环。
《人民论坛》的一份调查显示,79%的受调查者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借维稳名义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较严重”。我们不时有所耳闻,某某上访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被关进了党校柴房、被软禁在宾馆……
正如华中农业大学一传播学教授、博导所说,实际操作中,不少地方的“有关方面”喜欢采用不合时宜甚至非常愚蠢的“策略”来“维稳”,或者用拖延时间、推诿责任、躲避见面、隐瞒真相、封锁信息、收买记者、在网上设“敏感词”等办法来“冷处理”,或者用强力打压、强行“摆平”、“跨省追捕”、“抓进去再说”等“举措”来“热处理”。有些“事情”本来不大,经这么一“处置”,就变成了“事件”,不仅没有息事宁人,反而带来更大的不稳。
公民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自身权利的维护,被某些地方政府提升到“破坏稳定”的高度,加以不合理的政治妖魔化和意识形态化,肆意妄为地动用公检法甚至保安公司、社会闲散人员去高压维稳,严重侵犯甚至践踏了公民人权!正是因为对维稳的刻意强调和片面理解,使当前不少地方维稳工作挣扎在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博弈之中:政府在多重压力之下大力维护以“零非访”等为指标的“稳定”,而民众在权利救济极度困难时不得不以种种非常规方式“突出重围”,于是便有了公民权利与公权力的地上地下的激烈较量。
维稳与维权的极度对立,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造成社会不稳定不和谐。清理民众诉求道路上的“暴力陷坑”,摈弃那些把老百姓当成敌人的维稳举措,才是掌权者更该干的事儿。掌权者应该痛下决心,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而不是懦弱地把丑态遮盖起来,营造“盛世太平”的虚假景象。
现代中国,岂容有“黑监狱”的存在!要铲除维稳中滋生的“黑监狱”,铐住维稳中到处乱打的“黑拳”,关键在于约束那些失控的地方权力。维稳必须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唯有法制在公权之上,法治在人治之上,维权与维稳才不至于动辄对立,公民权利才不至于被张狂的公权力欺凌与打压。(钱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