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胡锦涛在颐和园同外国游客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谭浩俊 作者文集
7日上午,胡锦涛考察北京国庆安保、交通和旅游工作,看望慰问驻守天安门地区的公安民警和部分武警官兵,
语言的效果不在华丽,而在魅力。有的语言,虽然词藻华丽、十分讲究,但却缺乏魅力、没有鼓动力;有的语言,虽然十分朴素、十分平和,却魅力无穷、充满感染力。
“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这句纯民众化的语言,从总书记的口中说出,却充满了号召力和感染力。如果纯粹从语言的角度来考虑,“打拼”二字,并不雅致,但正是这个散发着浓重民间气息的词,一下子拉近了总书记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群众,用什么样的语言与群众进行交流,这是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毛主席则反复强调,要“打掉官风,实事求是,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谈群众的事情,与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在与群众交流过程中,只会使用官话、套话、政治化语言,与老百姓的距离就会拉远,也就很难与老百姓进行沟通,听到百姓的心里话、知心话。
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理念,不仅从政策上、措施上、工作上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认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住房、读书、就业、保障等问题。中央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与群众进行沟通与交流,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时,群众化的语言也经常出现在中央领导的口中和报告中,“不折腾”、“让人民放心,让人民舒心”、“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这些生动活泼、亲切自然的话语,赢得群众的喜爱和认同。中央的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好政策更是深得人心。
反观那些较少深入基层、企业、群众的官员,与群众的沟通联系越来越少,而且官话、套话、群众听不懂的话也越来越多。表面看起来群情激昂、号召力极强,实则老百姓极不喜欢,也很难产生鼓动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至于那些满嘴大话,却不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干部,更是让人反感。相形之下,应该引起警醒和反思。
总书记的通俗化语言,对广大干部来说,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从一个侧面照出了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与群众的感情。只有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浓厚的感情,才能用群众化的语言与群众进行交流。这是执政的力量之源,也是治国的活力之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