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记者必读>列表

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采访前的准备,是每次采访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就是说,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叫“我们不打无把握之仗”,采访工作,采访的成功与否,跟采访的准备工作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采访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充分的,一定把各种可能性都设想到,否则的话,采访的成功程度就要大打折扣。

  下面这几种采访特别需要记者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说我们任何一个采访工作都需要做准备工作,但是下面这6种情况,我们要格外地做更加细致、完备的准备工作。

  哪几种情况呢?

  1、采访高级领导干部,采访知名人士,采访国际要人,要做特别重要的准备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很多工作,有的为了采访一个知名人士,甚至国际要人,要做长达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努力。只有这样,你的采访工作才能够有成功的把握和保证。你比方说我们国内有一名记者,专门为世界政要拍照片,有的正联系一次两次十次都联系不上,有的进行了长达5年的准备,但是由于他精心的准备,有时候在采访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由于他准备得比较充分,问问题问得比较到位,往往都能够化困难为方便,往往学会迎刃而解,这就是跟他的准备充分有关系。所以我们有时候采访这些高级领导干部、知名认识、国际要人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

  2,采访重要会议。采访重要会议也要做充分的准备。你比方说大家知道,比方说在今年我们的两会是换届,我们就知道咱们有许多台都做各种各样的演习,就我所知,我们省台为了采访两会,派新闻部主任到北京租房间、租设备、看地形,把所有的可能,在会议召开前半个月全都准备到位,只有准备充分了,有了预案,我们才能把这一次会议报道好。所以,像这种重要的会议,一定要充分地准备。

  3,采访重大典型,包括这种重大事件。你比方说这次伊拉克战争,咱们中央电视台就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从翻译到记者,到前方的记者,各种可能在战争爆发前5、6天,一直处于临战状态,作为新闻记者,我们都是和平爱好者,我们不希望战争的发生。这是一个常识。但是出于记者的职业要求,我们临时、随时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当战争一旦打响,我们随时把我们的消息传回来,包括我们这次报道比较快的,比方说新华社,大家知道,大家一致被评为报道比较快,新华记者还对新华社驻伊拉克的报道员做了表彰,他做的工作就比较充分,他本身雇了两个人,一个是在巴格达的城东,一个是在巴格达的城西,他自己在巴格达的城中,三个角度都派了人,随时关注。并且为了防备战争通讯设备的中断,他用了自己不受战争干扰的无线设备步话机准备好,所以他24小时处于这种准备状态,所以战争一旦打响,炸弹投向巴格达,他的队员就报道城东爆炸了,另一个报道员报道城西爆炸了,他自己在城中,以尽快的速度传给新华社,美英联军已经在什么时候开始轰炸巴格达。

  那么像这种准备,都是经过长期的准备,所以这种重大事件,一定是要做充分的准备。

  再一个,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这个很简单。我们有时候有的记者,在采访一些不懂、不熟的问题,问一些外行话,导致我们的采访不能深入下去。问一些外行话,导致我们跟采访对象的关系比较尴尬。所以,对不熟、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事先做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说做记者非常难,咱们有一种说法叫新闻工作者是个杂家,并且又是专家,又是行家,这些要求都体现在这里面。我们去采访一个科学家,我们要对他研究的领域有充分的把握,我们去研究超导专家,虽然我对超导一窍不通,但是我一定要对超导感兴趣,否则的话我们的采访没法进行。去陌生的地方采访我们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对当时的地情、地貌、气候都要做了解,去国外采访更要做充分的准备,否则也是难以完成任务。

  所以我们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就越能掌握主动。所以我们说任何一次采访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这样采访工作才能完成好。但是下面这六种情况格外需要我们的编辑、记者要格外地做更重要的、更充分的准备,大家不要认为这个口是我常跑的,我跑农口的,农业我门儿清,掉以轻心,年年报道两会不要做充分准备,这都是要不得的。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在报道当中出纰漏,我们在后面也会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这是我们对采访的重点做的简单的论述。

  (5)新闻采访的提问

  还有在采访当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问,对采访的提问,我们也做简单的一个描述。提问的技巧也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技巧,中央电视台水均益有水均益的技巧,白岩松有白岩松的风格,王志有王志的特点,我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技巧从规律性的角度来讲,我们还可以概括为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是要看对象,不同的人,我们有不同的技巧。对待善谈的人,我们有善谈的技巧。对待不善谈的人,我们有不善谈的方式。对于当事人处于高兴的状态,我们有高兴的状态,处于他讲掩盖事实的时候,我们有掩盖事实的状态。所以我们采访的时候,一定要看对象,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千人一面,不能一个问题问到底,不管什么人,你感想如何,你感受如何,你体会如何,这么简单。要看对象,对象最高兴的,最不喜欢的,最痛处,最隐处,我们都要掌握,这样才能问到点子上。

  第二提问的技巧是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处说到远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样才能把问题的根本、本质探讨出来。

  我记得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艾丰同志,我们《经济日报》的总编艾丰,当年在刚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的时候,去一个县采访的时候,他去采访,采访的难度非常大,因为他接到有举报信,去采访。这时候怎么把你要问的问题问出来呢?他采用的方式就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所以这是我们要注意的。这样才能把你要问的问题,有逻辑性地呈现出来。

  我们有的时候采访没有逻辑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就麻烦了,所以这是大家要弄清楚,大家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第三个技巧就是题目要具体,不要太宏观、太笼统。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有一年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采访朱镕基总理,当时朱镕基任总理,问题问得非常好,“朱总理,您上任、就任以来,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答得也非常好,这样采访对象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呼应是非常到位,我们就避免了我们问得很笼统。“朱总理,你对你上任以来,对你的工作怎么评价”,他怎么回答呀?很笼统。他问得很具体,最满意的、最不满意的,最高兴的、最不高兴的等等,我觉得这样就使我们问到问题的点子上,问者和答者都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尤其是采访领导人和采访宏观问题的时候,我们容易问得虚,问得套话。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bd3b0010007pv.html) - 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_北溟鱼_新浪博客

  再有一个,第四个技巧是两面问,正面问、反面问,前面问、后面问,要学会两面问,要会辩证地提问题。

  第五个技巧,要讲究提问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记者一定要注意,我们跟采访对象是平等的。面对国家领导人,我们是平等的;面对一个罪犯,在采访罪犯的时候我们跟他也是平等的。我们有的时候,采访犯人就跟办案人员审犯人一样,这不行。面对要人,政府要员,我们采访的时候,是从低往上看,仰视的态度也不行。所以我们跟采访对象,要平视采访对象,既不要仰视采访对象,也不要俯视采访对象,我们要平视采访对象,讲究提问的方式。采访的时候,记者的主动权应该在你手里,不要把你采访的主动权让给对方,让别人掌握你,这就不对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讲采访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在日常工作当中,我们自己还会从工作当中、实际当中去总结。这个是我们在这一节的内容当中要着重给大家介绍的。

  我们说,新闻采访是我们新闻采编人员的基本规律,它要研究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更重要的是新闻采访的经验性的东西更多,并且我们要更重要地认识到,采访这个环节不过关的话,我们后面节目的内容、节目的质量也要大打折扣,我们的编辑,我们的后期的所有的工作都要会受影响。所以,采访是我们做好我们的日常新闻节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

  我们这里提纲挈领地做一个简单地介绍。

  这是我们这一堂课主要要介绍的内容。那么下一堂课,我们就从写作的角度对新闻业务的基本知识再向大家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好,我们这堂课就到这儿,谢谢。

  (第三课时)

  同志们好,我们在前面一堂课里面,就新闻传播知识业务这一块,五大块内容的第一块--新闻采访这一块,跟大家做了一个基本介绍。

  2.新闻写作

  下面,我们再从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新闻写作这个角度给大家做一个概括的介绍。

  作为采编人员写作可能是我们的基本功,这个大家都非常清楚。具体来讲,我们从这次培训的要求角度来讲,我们必须对新闻写作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要求、基本规律描述清楚。所以,我们从这么几个方面来探讨新闻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介绍一下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新闻写作必须确保它的结果,也就是同受众,同我们的观众、听众见面的新闻,同新闻事实要保持一致。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这是它的最大规律,也是最高规律。这个基本规律决定了作者在写作过程当中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当然了,我们说从写作的角度来讲,我们有一句古话叫“文无定法”。文章有风格,有个性才会有魅力。那么我们要想写得有风格,有魅力,有个性,首先要遵守它的基本规律。我们不能越格来创造所谓的风格,我们不能不顾规律来追求所谓的个性。这跟我们从原理的角度来讲都是不相符的。所以我们说新闻写作最大的规律、最根本的规律,就是新闻写作的结果一定要跟新闻事实相符,无论你是生花妙笔,还是你用其它的手法,无论你用什么样的镜头,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解说词,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归结到一点,事实和结果要相符,而不能说大家听了你的解说,或者解说词,或者听了你的新闻,无论是口播新闻还是图象新闻以后,得到的印象跟事实本身有差别,有距离,那么我们这个写作就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说新闻规律有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保证写作必须确保它的结果同新闻事实一致。所以,这个是我们从规律的角度对写作做一个基本的探讨。

  第二个小问题,关于新闻写作,我们想提四个概念,新闻写作一定要做到新、快、短、活。为什么这样?我们在后面的内容当中也会涉及这个问题。所谓“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就是说我们的新闻,所谓的新闻现在有很多是“旧闻”,大家有的偷懒,不愿意去抓鲜活的东西,抓新鲜的东西;“快”是相对于慢而言的,所谓“短”是跟“长”相对而言的,所谓“活”是跟“死”相对而言的。那么新闻写作强调新、快、短、活这四个字,也就说明我们在这四个方面,往往存在着欠缺。“新”就是要写新东西,“快”就是要速度快,“短”就是要篇幅短,“活”就是要生动、活泼。当然这里面都是相对的,最高的目标还是要遵守于我们前面讲的最高的规律,比方说以短为例,这个短跟其它的要求是相对而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能为了短而短,因为短忽略了一些必备的要素,因为“短”使得它不像新闻,这都不是我们的要求。我们说“好新闻未必长,短新闻未必好”,道理是什么呢?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不能为了长而长,为了短而短。所以,有的好新闻,我们有的获奖新闻看着也很长,也很解渴,但是让人看着,不厌烦;这就是长有长道理,所以我们说这个短也是相对而言的。活也是,不能不分场合,不分题材,不分环境,不分内容,盲目地活,什么都活,那也不行。所以,这个也是我们要清楚的。

  新、快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说这四个概念只是我们的一般要求,但不是一个绝对的一定之规。这是针对于我们的现实,容易犯错误,容易犯毛病,容易不守规距提的这四个方面。新闻写作的第三个小问题关于新闻要素,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但是希望我们的广大采编人员一定要从基本功做起,基本功要扎实。为什么这么谈呢?新闻要素在我们的现实当中,我们在后面也会提到出现的一种毛病,就是我们的新闻有时候要素不全,有的时候是有意为之,有的时候是无意为之,他不知道新闻要素应该全,有的甚至新闻要素只呈现出一个要素的时候,他就着急为了抓拍新闻把它报道出去,结果最后出现的结果是出现了假新闻,这都有可能。

  所谓的新闻要素就是指新闻作品当中的内容,一般应该具备的要素或一般应该构成的成分,新闻要素的提出,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中外百年多的新闻历史的检验,这个提法还是非常科学、非常准确的,这是衡量我们一部新闻作品它成熟不成熟,可靠不可靠,解渴不解渴,受不受人欢迎,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那么关于新闻要素,我们通常把它归纳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原因、结果如何,也就是什么状态。也就是说何事、何地、何人、何因、如何,通常被我们简称为新闻的六要素。其中什么

  事是六要素当中的核心。

  这个我想大家有一点新闻实践经验的人,或者看过一些新闻方面书的,对这个都了如指掌,我不展开讲,但是借这个机会一定要跟大家强调一个概念,我们的新闻作品无论是大作品还是小作品一定要素要全,我们有一句俗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你一个作品是不是完整,是不是规整,有的时候就从要素的角度来阐述,来衡量就可以了。我们有的时候,尤其是一些新记者、新采编人员加入这个队伍的时候,特别愿意追求个性化。那么在追求个性化当中,写的文章特别有个性,特别耐读,新闻报道冲击力特别强,但是要素不全,要素不全就是硬伤,就是基本功不过关。所以我们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大家在新闻采编的实践活动当中,首先我们有突破的话,要在规格齐全的基础上有突破。

  这是第三个小问题新闻要素。

  第四,新闻的题材和新闻的主题。关于这个问题最近也有一些争议,尤其是关于新闻的主题。有的人认为,我们就是一个客观报道,我们就是实事求是,如果过分强调主题,是不是会出现过去一种现象叫“主题先行”的现象,导致唯心主义新闻史的史观的现象出现,实际上这是片面地或者说不全面地理解新闻题材和新闻主题的结果。

  我们说在新闻写作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任务就是新闻题材的选择和确定,新闻题材从题材的角度一要新鲜,二要有意义,三要有吸引力,就是你这个题材本身从新闻角度来讲如果是旧闻,如果是没有新鲜的价值,那我们没必要选它。我们每天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事情多得不得了,要想偷懒的话随便抓一件事情都可以上屏幕,但是我们要抓新鲜的,是要有意义的。无聊的事情,对社会没有意义的事情,对浪费我们观众、听众时间的事情,我们没必要选择。第三得有吸引力,受众、听众、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新闻他们不接受,我们的工作等于付之东流,更谈不上什么引导,这些更谈不上了。所以我们首先要能够吸引他,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我们说选择新闻题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大众科技报 记者 王富亮 收集于网络)

推荐阅读
图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