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也不能把随手涂抹的东西塞给读者。我们再也不能花20分钟翻翻资料,打辆出租车,用30分钟采访,然后回到办公室,像厨师一样烹调新闻:先调出一条精巧但不知所云的导语,再拽出15或20个蔫香肠一样的段落,撒上四段引语,再佐以14个华而不实的形容词和所有的同义词,然后再欣赏一遍,就算完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
今天,读者需要更多的东西……他想要被实实在在的事件所吸引。他想要有血有肉、枝繁叶茂的文章。他想要看到有广度、有深度、视野过人的、完整的、有洞察力的——当然,还要诚实的文章。
在读完500字、1500字或2500字之后,读者更想了解的是一个人的个性,而不是说他“性情温和”、“沉默寡言”、“彬彬有礼”……抢劫银行的威利"萨顿性情温和、沉默寡言、彬彬有礼,而阿尔伯特"施威泽博士也是如此。
如果不了解别人已对你要写的人写了什么,你怎么能去写作?如果不进行深入采访,不获取大量的细节,不用某些手法让采访对象坦露心声,你怎么能去写作?如果不准备一份周密的采访提纲,你怎么能去采访?
当你搜集到所有想得到的素材,如果不煞费苦心地消化它们,你怎么能够去写作?如果为写一条哗众取宠的导语而只选择一个平淡无奇的角度,反而让重要的事实模糊不清,你怎么能够去写作?
如果只简单告诉我一个人说了什么而不告诉我他是怎样说的,你怎么能够去写作?如果只简单告诉我一个人说了什么,而不告诉我他是哪样的人,或者他想成为哪样的人,你怎么能够去写作?如果不告诉我他害怕什么、他希望再重温什么、他最喜欢什么、他最不喜欢什么、他的哪些幻想破灭了、哪些朦胧的渴望还存留在心间,你怎么能够去写作?如果写一个成功的人不告诉我他的失败经历,写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加入他的自我评价,你怎么能够去写作?
为我展现最非凡的一面,也为我展现最普通的一面吧。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拥有他想要的一切吗?他看用得着看菜单上的价钱吗?在报道加拿大灌木丛中的那条陌生、遥远、孤寂的山村小路时,别跟我谈北极熊和驯鹿。告诉我,老兄,那里的人怎样把衣服洗干净?
见微知著,反之亦然。要了解我,深入我,言语要宏亮清晰,不要发出不知所云的高调。
不要戏弄我,老兄,除非你能给我真的东西。不要告诉我那个场景真富有戏剧性并期望我按照你的文字去感受它。只需告诉我它怎样富有戏剧性,我自会提供形容词。你说这个人物是不可预知的吗?从什么时候、在哪儿、怎么发现的?给我证据,不要只给一个开头。
(大众科技报 记者 王富亮 收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