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处级领导别墅群的频现实际上是对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的侵占。而这种侵占“不仅容易诱发小团体谋私利进而导致腐败滋生,而且损害了公共利益和政府形象。”
河安小区春和园处级别墅群
河南信阳“最牛局、处级别墅群”带给公众的震撼还余温未减,山东东营市河口区“副县级以上干部别墅群”又惊现,以至于当地群众普遍认为:建、购豪华别墅俨然成为河口局、处级干部的“时尚”之举。
尽管如此,一些法律界专家认为,这种“建买”行为带有明显的福利性色彩,就其本质而言“不仅容易诱发小团体谋私利进而导致腐败滋生,而且损害了公共利益和政府形象。”因此必须 “紧急刹车!”
安置工程乍现“别墅”群落
在山东东营市河口区海宁路西侧,一个区直公职人员安置住宅社区——“河安”小区工程正在这里有条不紊的进行。
从营口市经济区位图上看,河口区位于黄河的入海口,在山东省东部沿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这个正在建设的大型区直公职人员安置社区里,有几十栋已经建设好的豪华别墅,从建成伊始便成为当地群众议论的焦点。
“说是什么安置社区,其实就是河口副县级干部们的‘家属院’。”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安小区建成后可容纳4000多住户,其中主体已建好正在内部装饰的别墅共28栋,每栋2户。墙上标有蓝底白字的“春和园1”、到“春和园31”号字,共有56套“别墅”。每栋都是三层,均带有一个小院,每个小院里都有一个5平方米左右的小池子,每套“别墅”都是统一模式、统一装饰。记者注意到别墅群内没有“4”、“14”、“24”号别墅。于是在当地有群众猜测,之所以不把尾数为 “4”的楼号编入,是因为“领导们觉得‘4’太不吉利了!”
别墅单户面积400余平米
孙华(化名)是 “家属院”的住户。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当地党校的离休干部,总共花了不到50万,分四次付款买下这栋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别墅。“现在哪还买得到啊,所有的别墅早就都‘名苑有主’了。”
究竟谁是这些别墅的主人?这位离休干部说,受益者都是离休的和在职的一些人员,但分到别墅的条件须是副县级以上干部。区委书记来的晚,剩最后一套分给他了。
孙华还向记者透露,这些别墅现在市场价格每套大约120万元左右。由此看来,以每栋别墅60万的价差计算,56栋别墅卖出价和市场价的总差额也超过3300万。
“为什么领导就可以住别墅?看着这些别墅就感觉我们比人家矮一大截。”部分小区里的住户指着别墅群无奈地对记者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河安小区普通住宅最大套面积为180平方米,最小的也有120平方米。而这些别墅一户光铺的地暖面积就370多平方,实际建筑面积都在400多平方米以上。
一位区直干部说,从住房面积就可以看出在区里职务大小,权利高低了。在他看来,能住这些别墅的人“在区里就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接着记者来到河安小区的售楼处。工作人员的话证实了这里的住宅早被抢购一空,现在剩下出售的只有商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政府不能开发房地产,这里的房子开发是挂绿苑房地产的牌子,绿苑是胜利油田的一家事业单位。但是售楼处和房子均由政府部门的人员在这管理。”
在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这片别墅由六和、广大建筑公司两家建筑公司承建。“我们刚来半年多,刚到的时候这些别墅刚出地基。” 在别墅里贴瓷片的工人说。
“一户400多平方米的造价为40多万,不到50万。建筑公司是‘大包’,根据市场变化,材料涨了,提高的钱政府拿。”六和建筑公司的技术员姓余先生告诉记者。
福利性建房有侵占国资之嫌
其实,早在2006年8月,国家建设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
通知强调,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部分单位以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搞住房实物福利分配或商品房开发等问题。通知要求,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
《通知》强调:对利用职权及其影响,以“委托代建”、“定向开发” 等方式变相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的责任。
“即使是打着‘集资建房’的幌子,也不能否认其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山东大学法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法学专家说。
这位法学专家分析道,集资建房的要素有三:困难企业、自有土地、对象为无房户或房屋面积不达标户,但是东营市副县级以上干部却无一符合条件。他认为正是因为政府部门没有开发权才以“绿苑”的名义进行开发,这样似乎为别墅群批上合法外衣,实质上是侵占公共资源、侵吞国有资产。
他认为,不管什么模式的集资建房,实质是占用国家资源的权力和金钱的大比拼,是一种“靠权吃权”的“权力垄断福利”,是一种“有钱就能”、见利忘义的行为,无利于低收入阶层购房,还制造了更大的社会不公,侵蚀了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而从河南信阳到山东东营河口区别墅群,这种实际上侵占公共资源、侵吞国有资产,为小团体谋私利的现象十分普遍。此类福利性的建房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政府形象。”山东大学的法学专家直指。
除此之外,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指出:如果要杜绝类似腐败现象,现行的集资建房审批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要考虑从审批流程、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在岗人员和群众监督等多方面进行彻底改革。
责任编辑;中国关注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