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文化>列表

疫情结束后,互联网+教育是否能够迎来春天?


——关于国家立项支持教育专网建设,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一点想法


近来,一场到处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把很多本就处在寒冬的企业,逼到了生死临界点,全国各个阶段大批学生的居家“禁足”,更使教育行业线上教育问题凸显,在这种背景下,疫情结束后,互联网+教育是否能够迎来春天?由国家立项支持教育专网建设似乎显得势在必行。

国家立项支持教育专网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专网建设是大势所趋。在这次疫情中,互联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线上买菜、线上就诊、线上教育培训,疫情来袭,政府呼吁人群不要聚集,许多城市的小区都实行了每户家庭两天一人出行的策略,面对延迟开工、进出小区不易的现状,许多企业也开启了在线办公的模式,学生也被要求在线上进行学习和培训,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倒逼了互联网教育的大爆发。

在此之前,受行业发展程度和用户认知成本以及商业模式等种种因素影响,在线教育没有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教育都还是线下为主占主流。

我们都深切地知道因为疫情的来袭,是不能去往人群密集处,防止被传染,医院和学校又是人群密集度高的地方,因此线下独大的情况被遏制,因此线上被不得已推向台前,这是出乎意料的发展契机,无可奈何又千载难逢的机会。

疫情的突袭,让许多学生和家长们来不及反应,他们被教育部门或培训机构要求在线上进行教学,而线下门店则在一夜间全部停运,多省市教育厅局已然多次下文一再推迟开学时间。

受此影响,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教育部同时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各培训机构也按要求取消各类线下课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不能面对面课堂上课,我们就搭建云课堂,让孩子们在家也能开展学习。”据介绍,教育部正在统筹整合国家、有关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教师们在网上教、孩子们在网上学。拟于多数地区原计划正常开学的2月17日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获得部级奖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吸收其他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供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网上学习。

教育部负责人表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而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各个公立幼儿园、小学等多是通过家长微信群、钉钉及其他互联网平台下达学习任务及教学互动,据称,几天来,多个社交平台同台日均在线人数过亿,多个平台因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访问量而瘫痪,致使“停课不停学”理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陷入尴尬之地,在这多种因素叠加之下,由国家层面出面立项教育专网建设显得十分必要而又紧迫。

发展“互联网+教育”政策优势凸显

早在2015年3月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就发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5月,教育部联合联合国在青岛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

2016年12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互联网+教育”首次被写进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从扩大消费的角度首次将“在线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同月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2018年6月,李克强总理考察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中学“互联网+教育”发展状况,指出“互联网+教育”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校名师课堂,是促进起点公平的有效手段。2018年9月10日,李克强总理再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积极鼓励发展“互联网+教育”。

2019年7月底,李克强总理就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使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为满足群众教育服务需求、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更好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增进教育公平,2019年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建设教育专网。

会议确定:一是推进“互联网+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为职业培训、技能提升搭建普惠开放的新平台。二是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支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发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三是强化监管,切实保护群众权益。

全球互联网革命进入下半场,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文件作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为了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组织编制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将英语、音乐、美术、科学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通过卫星和宽带网络发送到全国农村中小学校。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截至2019年2季度末,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7.9%,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348万间,93.6%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终端、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995万台和1469万台,同比上季度分别增长1.0%和2.1%,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教师分别占全体学生和教师数量的48.5%、66.7%。

2019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会议指出,为满足群众教育服务需求、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更好惠及边远贫困地区、增进教育公平,会议确定,推进“互联网+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为职业培训、技能提升搭建普惠开放的新平台。会议还要求,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支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发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8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其中具体包含三方面:

一、推进"互联网+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发展在线教育,为职业培训、技能提升搭建普惠开放的新平台。

二、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支持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开发内容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

三、强化监管,切实保护群众权益。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到“教育信息化”,到“在线教育”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对互联网全面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趋势的认可,也是国家对“互联网+教育”的充分支持。

“互联网+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大力推动在线教育健康发展,是对民众进行在线教育消费、使用行为的鼓励,同时也对在线教育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专网建设技术层面基本成熟

2019年9月,为落实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建设教育专网,到2022年实现所有学校接入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有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梁斌组织召开推进教育专网建设有关工作座谈会,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出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有关负责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有关专家参加座谈。  

会议详细了解了基础电信企业提供专线接入的学校现状、技术方案,听取了教育部科技司、基础电信企业、有关专家对于推动教育专网建设的意见建议,研究讨论了推动学校接入快速稳定互联网的工作思路。

李楠指出,推进教育专网建设要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一是要科学定义教育专网的内涵外沿;二是要明确标志性、阶段性成果;三是要考虑实质性价值,让学校、基础电信企业等各方实现共赢;四是要加大政策性支持。  

工信部:确保2019年实现97%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的目标。梁斌指出,推进教育专网建设工作中,“教育是关键、需求是驱动、网络是支撑”,要尽快摸清在线教育业务类型和学校的具体需求,找准当前存在的短板和难点,在扎实推进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的基础上,分阶段科学开展教育专网建设。一是着力覆盖,面向偏远贫困地区学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19年实现97%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的目标;二是加快提速,基础电信企业要督促各地公司主动作为,尽快落实已承诺的提速举措;三是发挥合力,各有关方面要建立机制、加强对接,研究制订网络、应用、终端等在线教育关键环节技术规范。

后续,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还将与教育部科技司联合调研,了解实际需求和建设经验,推动教育专网建设。

互联网+教育,如何“+”出教育的新模式

教育是互联网最早涉入的行业之一,但从国内在线教育发展的阶段看,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于教育的重要价值,仍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当前的在线教育只是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而尚未习得互联网的精髓。

立足“互联网+”——从模式上求“新”

“互联网+教育”实际上是对教育中知识与知识的连接,知识与人的连接,乃至人与人的连接。在教学层面的“互联网+”,就是要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创建能够支撑信息化时代重构知识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型模式,只有这样“互联网+教育”才能达到共享、共联,真正实现“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不仅仅预示着要建立新型教育模式,它也实现了另一种突破:获取教育资源的无边界化。这也意味着在配合新型教育模式的教学内容应该要有所筛选。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资源限制,给今天正处在受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公平。

遵循“互联网+教育”——从思想上求“变”

基于数字化特征的互联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网络云端能够通过学习过程检测学习者的水平和状态,实时动态推送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使得低成本、规模化的因材施教有了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做出思想的转变,树立新的三观:第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的价值观;第二要建立一个共赢开放的生态观;第三建立创新开放的奋斗观。只有抓准了这一时代发展潮流才能更好的促进教育和互联网的融合。

由此可见,互联网与教育的加法法则是:渗透、融合、飞跃。如果乘着互联网的大风,立足教育本质,从互联网的开放性系统出发,从模式到思想,从设备到内容,教育的“+”时代将会迎来发展的大潮,同时也会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民建多地调研实践“互联网+教育”力证方法可行,可复制操作性强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模式之下,在互联网教育平台、机构蓬勃兴起之时,如何找准“互联网+教育”的发力方向?今年来,民建中央及各地民建组织了多次调研和实践,实践证明,“互联网+教育”方法可行,可复制、可操作性强。

早在2016年,民建松原市委依托会员企业北京四中网校松原分校走进前郭县实验小学开展“互联网+教育”助学活动试点。

2017年8月31日,民建中央指导下,成功举办“互联网+职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暨职业教育人文高峰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2019年8月31日下午,民建安徽省直企业总支到包河万达“互联网+教育创业平台基地”考察并组织座谈会。

今年2月,疫情当前,河南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在线教育平台和网络媒体作用,做到停课不停学,民建会员中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线上平台运营公司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合力助推线上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平稳推进。

民建会员、郑州大学物理学院王杰芳作为副院长负责落实全院网上上课的任务,负责对老师们的组织、指导和培训,手机24小时在线,一有问题就及时解决。经过一周的紧张准备,物理学院的92门次课程已全部在学校推荐的厚山讲堂(超星)和学堂在线(雨课堂)建课成功,并在积极准备上传教学资源,摸索最佳的网上教学方法。

郑州会员企业——河南恒茂创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董事长赵章红的带领下,积极发挥优势,将已经上线的“机能学虚拟仿真在线教学平台”根据疫情做了综合调整,免费提供给全国所有医学院校使用,助力战“疫”,实现“停课不停学”。该平台是集“实验演示、实验练习、实验考核”为一体的一站式在线教学服务,已在郑州大学、北京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得到了推广应用,也正在努力与更多学校取得联系,帮助减轻学校和家长的负担,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

民建省委监督委员会委员、河南财税学院教师张敏翔响应号召,积极行动,率先与中国财经出版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合作于2月6日正式上线《税法》教材电子书,供全国财经类院校的学子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网上阅读学习,尽自己所能助力抗击疫情。该《税法》教材充分突出三方面特色:内容新。汇集了最新税法规定和实务指导,引用的法律法规截至2020年1月,突出了时效性;形式新。编写案例符合实用型财经人才的特点,每章从情景引例入手,思考某一现实问题开始讲解知识点;引用经典案例。让读者能较快地把握税法内容的精髓,比较符合财经类高校师生和财经从业人员的需求。该电子书上线以来浏览量已累计达到2000余次。

为保证“停课不停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民建省直十四支部会员、郑州市中原区百花艺术小学教务主任丁莹带领自己负责的英语教研组,从2月1日起进行线上教研。首先制定出两周的教学计划,并依据教学计划设计出两周的教学方案。为解决线上授课的难题,她同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积极沟通,测试多种授课平台,最终确定了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授课方式:优教信使+微信群。学生们可以利用优教信使观看、学习、反馈作业;也可在微信群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朗读、趣配音等英语学习资料。在特殊时期,虽不能冲到一线,但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名人民教师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经过各地民建组织的调研和实践,实践证明,“互联网+教育”力证方法可行,可复制操作性强,如果由国家层面立项支持教育专网建设,组建“互联网+教育”国家对,必定大有可为,必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事业、德政工程。(资深媒体人 王富亮)

图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