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党建之窗>列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走出一条非凡之路(解码90)

  章百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虽然刚刚执掌全国政权,但并非没有执政经验。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改造等各方面迅速取得了一批成果,树立了党的威信。同时,党在执政初期保持了谦虚谨慎、廉洁自律的形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年里,党不仅完成了建立和巩固新政权的任务,而且领导新中国顺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任务。

  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加快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任务。此时,党的判断是,在中国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时代已经结束。在此前后,党还在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1957年之后,随着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发展,党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越来越处于不正常状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一时期积累的经验教训,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来党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谢春涛: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的两大转变,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全面开放的转变。从经济发展的成就看,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奇迹,用过去30年的时间走过了有的国家100年才能走完的道路,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理论创新方面,总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在改革中解放发展了生产力,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激发不同利益主体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迸发出动力、活力、创造力;通过敞开国门,分享到大量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并且使得大量利用外国资金、市场、资源、能源成为可能。

  李景治:改革开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针对苏联模式的工作失误,进行了一系列的纠正、反思和探索。首先,纠正了农村、城市过分单一的集体和国家所有制,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上进行改革。其次是纠正过分集权的领导体制、指令性过强的计划经济体制。其中,有突出意义的是农村的包产到户,一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集体农庄模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1992年之后,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党解决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未能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是在所有制上,改变了苏东等国家单纯的国有模式,确立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形式;二是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使得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章百家: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后又经过进一步努力,在世纪之交基本建立起这一新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也一直在稳步进行。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方面的改革虽不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引人注意,但带来的变化也是十分明显的。

  历史是最好的镜子。90年来,党能够始终选择正确的道路,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夺取胜利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经验:第一,党把握住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党不仅提出了近现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而且带领中国人民逐一实现了这些目标,并向最新的目标前进。第二,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一步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三,党高度重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这使得党虽历经各种考验,却能始终保持党的团结和统一意志,全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为人民奋斗的精神。第四,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谋私利是党获得人民信任的重要条件,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是党能够不断从人民群众之中获取力量和智慧的根本原因。(记者 盛若蔚 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