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建起“农民山庄”
出了北流市区行走数公里,就是民乐镇。从镇上再前行两三公里水泥路,就到了元常村委的驻地,也是佛子湾水库所在地。十里绿色峡谷,就是从水库一直沿着峡谷直到雷冲生产组。
10月4日上午,记者从连接水库的峡谷底端开始,沿着依山傍水的水泥路,行走5公里,就到了雷冲组。一路上,两边是种满水稻的梯田、林海,鸭子在溪水里嬉戏,野花开满了溪流两岸,间或点缀在溪边的农民别墅、楼房,连着参天古树,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田野、峡谷相辉映的风光图。
在溪流上游的雷冲组,3栋盖着金色琉璃瓦、只有一层的房子,在田野里特别扎眼。这里,就是雷冲生态休闲山庄。在散发着原木香味的大餐厅里,元常村委会主任梁成林正在忙着招呼客人。来自附近各个县市的车辆,停满了停车场。大人在茶座上喝茶,孩子们在溪流中摸鱼,10多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穿梭在山村水泥路上。树木掩盖的溪流,被筑起了一道拦水坝,建起了台阶,大人小孩正在清凉的泳池里畅游。
这个山庄餐厅里的一个小鱼池里的草鱼,是村民从自家鱼塘里抓来放养的,厅里的所有荫生植物,也是村民从附近山上移植过来的。连厨房边圈住的鸡鸭,也是农民自己养的。
梁成林介绍说,这个山庄是由48名农民合股兴建的,纯粹是个“农民山庄”,10月1日刚开始开门迎客。由于以前该村一直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经常吸引各地群众自发来休闲观光,来的“都是老熟客了”。
景区股东全是农民
在元常村沿线的村屯民房的墙体上,记者看到张贴有不少雷冲生态管理委员会、雷冲休闲山庄发布的公告,内容是发动全体村民们入股开发本村旅游资源。
兼任雷冲生态管理委员会会长的梁成林,也是山庄的股东之一。他说,雷冲峡谷的自然资源是全体村民的,从筹建山庄时,大家就共同研究决定,由村民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涉及到资金投入方面,以每1000元为一股,入股的对象是全体村民,多投不限。从今年4月份开始发动,到9月10日止,已经有48名村民入股,占了留守村民的10%以上。年近七旬的老人黄诗荣是股份最少的股东,他出资1000元,只持有一股。问他为何也想入股,他说:“我看好搞旅游有前途。”
庞海是雷冲的村民,也是目前山庄最大的股东,他持有休闲山庄的100个股份。在初期得到的股金中,折算起来有30万元,但实际上现金只有18万多元。他告诉记者,发动村民入股的方式是很灵活的。在48名股东里,既有劳力入股的,也有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大多数人持有的股份只有二三十股。
这个休闲山庄的开发,实际上需要的现金并不多,更多的是人力物力。庞海介绍说,比如说建设天然泳池,如果全部现金投入需要1万多元,而实际上使用现金才2000多元,因为很多村民都通过劳力投入,他们花去的只是水泥钱。金碧辉煌的木结构餐厅,算起来要花10多万元,实际上很多木料、手工,都是村民们自行投入的。
在山庄的后期规划中,村民们准备在明年五一节前再投入70万元左右,将现有游泳池拓宽成水上乐园,建立蔬菜采摘基地,从山庄开辟数公里的马道,让游客可以骑马直达北流市最高峰——望军山顶。
在问到70万元的投入是否能保证时,庞海笑说:“不担心。”因为游泳池的拓宽、马道的开辟、蔬菜基地的建设等,基本上是“水泥+人工”,只要现金不足,就全部以人工投入。
家园比效益更重要
在元常村的村屯里,与号召村民入股的公告书并存的,是一张《雷冲片区生态管理条约》,从这里大抵可以看出村民们开发本土旅游资源的初衷。
该条约的内容主要是禁止村民打猎、电鱼、毒鱼、采伐森林等。对农村产生的垃圾问题,也有详细规定:要求一律焚烧处理,不得倾倒在峡谷河道边。条约中还规定了奖罚细则。
梁成林说,事实证明,如果禁止打猎、电鱼、采伐等没有群众的支持,就很难实现。资源共有、利益共享后,不仅让全体村民都是受益者,消除对开发旅游的对抗情绪,还让村民比谁都珍爱自己的家园。
休闲山庄的农民股东们说,最初开发旅游业的想法,主要是出于保护家园,至于能否带来大的利润效益,则放在次要位置。在山林、耕地等都分到了各家各户后,村里想做点公益的事情,却没有出钱的地方,让各家各户临时凑钱也不太可能,将本村资源集中开发后,山庄有了效益,就可以多做公益的事情了。
说到合股办旅游的好处,村民认为最大的好处是减少了村民们之间的矛盾。平时大家的耕牛互相践踏庄稼时,经常吵得面红耳赤,如今想着大家都是合伙人,往往在谈笑之间就化解了矛盾。
48名村民组成股东,甚至还会有更多的村民加入,会不会因此而造成“军师多打乱仗”呢?梁成林与庞海等人均认为“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原因是他们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模式。在股东入股时,他们就签订了合伙协议,完全按照合伙企业的规定来运作。
股东会议讨论后,不但成立董事会,还将聘请专门的人员管理山庄。山庄的收支情况,也将向每个股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