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书画名家>列表

陈燮君油画:一次“红色精神”的穿越

  纪念建党90周年前夕,“历史的丰碑——纪念建党九十周年陈燮君油画展”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隆重举行。56幅精心创作的布上油画和纸上固体油画作品中,画家留驻革命胜景,回放红色经典,讴歌建党伟业,也感悟激情岁月。

  现场,许多参观者在画作面前长时间驻足观看,只因这些作品看上去很美。同样美丽的,还有创作背后的故事。

  一次“争分夺秒”的创作

  红色之旅在四月启程,第一站是南湖,然后是井冈山、瑞金、古田、遵义、西柏坡、延安……陈燮君是随市文广局党委中心组重温建党史、重走革命路的队员之一。一开始,他并没有想过要借此办个展。多年来,他有一个习惯,无论去哪里,都会随身带写生用具。每天早晨天蒙蒙亮,同行人还在梦中,他就一个人出去写生作画了。在瑞金那天,同行的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正好看到了他新画的作品,开口问他有没有可能在建党90周年之际办一个红色之旅个人油画展。“一大会址是何等神圣的地方,我从不敢奢望能在这里办个人画展。 ”陈燮君说,“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再加上市文广局的领导也很支持,于是我就真正开始着手这件事。 ”

用“争分夺秒”来形容陈燮君的这次个展创作,一点都不为过。决定办画展时已是四月底,而一大会址能留给陈燮君的“空档”是6月3日至13日。这意味着,他只剩下短短一个月的创作时间,目标则是完成56幅红色题材油画作品。事实上,连这一个月的时间都是大大打折的。陈燮君是上海博物馆馆长,白天繁忙琐碎的事务工作不允许他有悠闲作画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的创作时间只有晚上。“也不是每个晚上都能利用。五月还在走持续多天的红色之旅,中间还去了一次美国,去他们的博物馆考察取经,在上海的时间满打满算13天。这13天的晚上可以说是挑灯夜战、彻夜无眠。 ”

  一次“红色精神”的穿越

  “仓促”的创作时间不意味着艺术上的“草率”。多年来每天都坚持的现场写生习惯,让陈燮君有了比常人更胜一筹的现场作画能力。“因为时间有限,这次展出的56幅油画作品中的大部分都是在红色之旅过程中直接写生完成的。 ”他的同事、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胡江评价他:“很少有画家能像他那样,直接用油画棒画出整幅作品,这是他的独到之处。 ”

  “由于时间的缘故,一开始是‘被’现场作画,后来‘训练’多了,发现现场作画的好处是可以把现场眼睛没看到但是内心感受到的人文气象自然地融入进创作中。”陈燮君说,“此行红色之旅,我最大的感触是人民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对我来说也是精神上的一次穿越。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发展,我们也在不断反思精神家园。在对革命传统的传承和传统文脉的延续上,我们应该有忧患意识。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弘扬主旋律,留住革命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不敢草率完成创作,我必须用心去画,才能对得起先烈们的流血牺牲,对得起执政党的丰功伟绩。 ”

  陈燮君的画展,比很多画家的画展似乎都要热闹。 “很多领导来了,很多朋友来了,很多文艺界的专家来了,我想他们都是为着建党90周年而来,为了红色精神而来。 ”

  一次“集体协作”的展示

  陈燮君很感谢他那些“亦师亦友”的画家朋友。 “他们来到我的画展,对我的每一幅画都很认真地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很难得,也让我受益匪浅。在美国的旅美画家孔柏基老师虽然没来画展,但他给了我这次创作很好的建议,也给了我对红色题材进行情景性油画语言处理的启迪。 ”

  “我不敢贪个人之功,与其说这次画展是我的个展,不如说是集体精神的一次共同努力。 ”上宝塔山、登长城时,陈燮君的作画工具都是由同行的队员一起扛上去的,让他最难忘的一次“集体作战”是在北京天安门创作布面油画时。 “那天,天安门广场的安保人员知道我们的创作意图后,二话不说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也是那天,北京很难得打了春雷下起了雨,同行的队员围成一圈,用身体筑起人墙为我作画挡风遮雨。我画了一小时,他们站了一小时,那是比画更美的一道风景。”(记者 李君娜)